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是个动态过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工业化的内容亦不断丰富。我国的工业化过程实质上是从建国以后开始的。建国初期,把工业化等同于现代化;1964年提出“四个现代化”,把工业化作为四个现代化中的一个方面;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实现工业化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所谓工业化道路,也就是怎样建设工业化的问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和特点。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历史条件、经济建设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等的限制也有不少教训。党的十六大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基础上做出重大决策,明确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出一条与以往工业化不同的新路子。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论述了我国几十年来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特征以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前景。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基础 本部分论述了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不仅有理论基础而且有现实基础。 第二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实践探索 本部分论述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工业化道路的继续探索及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部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色 本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在前文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色,主要有摆脱殖民工业的痕迹,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争取处理农、轻、重的关系;通过农业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利用外资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第四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前景预测 本部分论述了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有利因素、制约因素即发展前景。关键词:现代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