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道外引流术应用于胆道梗阻,目的在于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减轻黄疸,防止胆道感染,并对胆管起到减压、支撑的作用。而对于胆石症引起的胆道梗阻,经手术取出结石,并行胆道外引流术,目前是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行胆道外引流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影响了患者术后的恢复,常规护肝补液等处理,治疗效果不满意。同时,中医药在胆道系统疾病的围手术期治疗疗效确切,已经广为应用。健脾疏肝法源自于肝脾相关理论,从中医的角度,针对疾病的病因,从宏观方面对机体进行调节,而从现代医学角度,健脾疏肝法通可以调节微观内环境,从而达到护肝及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目的。研究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法在胆道外引流术后患者恢复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2007年11月到2009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肝胆外科住院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具有健脾疏肝功效的逍遥散为基础方(柴胡15、当归10、白芍15、云苓20、白术15、薄荷5),随症加减。空白对照组38例,仅给予补液、护肝等常规治疗,不服用中药治疗。疗程:术后第1天开始,1周为一疗程,观察其腹胀、黄疸、腹痛、肛门排便排气时间、胃纳、胆汁色质量等情况变化,以及胆红素、转氨酶、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等指标的变化。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Excel2000等统计软件处理。研究结果1.治疗组共纳入38例,脱落1例,实际观察37例,治疗过程为7天,平均腹痛消失时间为12.91±1.43小时,肛门排气时间为17.21±4.02小时;对照组纳入38例,其中2例因中途要求改变治疗方案,退出本试验,实际观察36例,观察过程为7天,平均腹痛消失时间为18.31±1.43小时,肛门排气时间为27.92±3.36小时。治疗组在术后腹痛消失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在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组患者术后第5天开始,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及黄疸消退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第7天ALB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研究结论1.纵观本研究,我们可以认为,以逍遥散为代表方剂的健脾疏肝法在改善胆道外引流患者肝功能,加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有一定疗效。2.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健脾疏肝法通过调节β—内啡肽的分泌从而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通过改善正常肝组织的血液循环,防止肝损伤和促进肝细胞再生,保护肝储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