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利用田间踏查初选和室内复选方法开展了葛藤优良单株表型选择,并对所选优良单株进行了组培繁殖技术、无性系测定、抗旱性和抗寒性的研究。同时依据生长速度和经济产量对各无性系进行了评级和分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表型性状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经济产量和表型性状指标之间的关系拟合了回归方程;应用因子分析法对表型性状指标进行了压缩降维,并就其结果结合隶属函数法对所选无性系进行了综合评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田间踏查初选和室内复选方法开展了葛藤优良单株表型选择,并对所选优良单株进行了组培繁殖技术、无性系测定、抗旱性和抗寒性的研究。同时依据生长速度和经济产量对各无性系进行了评级和分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表型性状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经济产量和表型性状指标之间的关系拟合了回归方程;应用因子分析法对表型性状指标进行了压缩降维,并就其结果结合隶属函数法对所选无性系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葛藤单株在各性状上均存在一定的变异,不同性状在差异
其他文献
利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丰富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寻找大豆耐旱相关基因,为大豆基因工程育种提供更多的上游基因材料。本实验以吉林省农科院提供的ZYD1825野生大豆为实验材料,运用SSH(抑制差减杂交)的方法比较正常培养(Driver)和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14小时(Tester)的幼苗期材料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克隆出差异表达的cDNA片断362条,构建了差异表达的cDNA文库。进行反向Nor
本试验于2004~2005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和西平县两个地点,在自然降水下采用平作、平作覆盖、垄作及垄作覆盖大田栽培的试验方法,在垄沟互换种植下对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生长发育、生理性状及生态环境进行了试验,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在垄作覆盖及平作覆盖栽培方式下,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出苗时间较平作对照提前1~2d,生育期延长1~3d。 第二,垄作覆盖的小麦分蘖数及次生根条数在抽穗前达到最
以10个淀粉含量不同的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双列杂交模式组配正反90个杂交组合,在河南南阳、郑州、浚县3个地点种植F_1代杂交种,利用MARX-Ⅰ型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测定籽粒淀粉含量,采用1年多点的联合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基因型、地点以及基因型与地点互作对玉米F_2籽粒淀粉含量和F_1代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运用配合力方差分析的方法,估算了淀粉和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1)
以转TrxS基因啤酒大麦晋引六号(JY6)纯合株系籽粒和未转基因对照为材料,研究了TrxS基因的表达及其对啤酒大麦发芽种子水解酶和贮藏物质降解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TrxS基因在啤酒大麦中的表达 用Trizol提取发芽3天的转基因和对照籽粒中的总RNA,采用RT-PCR技术证明了TrxS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测定了转基因大麦和对照发芽籽粒中硫氧还蛋白h(Trx h)活性,结果
2004-2005年,在湖南省凤凰县以当地主栽晒烟品种小花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各部位烟叶在晒制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上部叶两种采收晒制方式对烟叶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采收方式对整株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晒制过程中各部位烟叶失水速度呈现前期慢后期快的趋势。随烟叶失水的进行,内肽酶活性升高,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各部位烟叶内肽酶活性和烟叶含水率之间存在着极
2004-2005年,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通过大田试验,初步探讨了氮用量、有机无机肥配比、氮素形态配比、打顶时期对晒红烟主要含氮化合物含量及产质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施氮水平对晒红烟烟碱及其它含氮化合物的含量具有明显影响。随着氮用量的增加,烟碱积累速率以及各部位烟叶中烟碱的含量增加,且随烟叶部位的升高氮用量的影响力增大;随氮肥用量增加,根、茎、叶中的烟碱积累量增加,叶片和根中的
2004年—2005年,分别在海南省白沙县和河南农业大学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大田和盆栽试验,就不同氮肥用量对雪茄外包皮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氮肥用量对雪茄外包皮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施氮能够显著提高烟株的高度,并增加烟株的茎围,也能够使其叶面积变大,从而扩大其单株叶面积、增加叶面积系数,但并不是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现一致的增加趋势,反而是10g/盆>6.
2004-2005年分别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和河南省平顶山叶县进行了漂浮育苗、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磷对不同品种烤烟在苗期和大田的生物学性状、生理特性,大田各个生育时期的烟叶营养元素含量和积累规律的影响,以及磷对烤后烟叶的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得到不同品种烤烟的对磷反应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 1 缺磷对不同品种烤烟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缺磷胁迫时,五个不同品种烤烟
本文以3个烤烟品种为试材,采用微生物学、酶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和手段对不同陈化时期烟叶的酶活性和叶面细菌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PCR-DGGE技术对不同陈化阶段烟叶表面的微生物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对烟叶表面共有优势微生物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利用平板分离技术分离得到烟叶表面可培养优势微生物;通过向烤烟烟叶表面喷施酶制剂和优势细菌微生物来研究酶和微生物对烟叶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以1992~2003年参加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179个小麦品种(品系)品质性状在同一地区上的表现为基础,通过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品种、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探讨小麦品质性状间的关系,对现行品质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并结合现行的小麦标准,探索适合小麦品质分类更为科学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1.关中地区小麦品种(品系)籽粒的千粒重、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均较高,但沉淀值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