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边际递增的影响已成为共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够使国民经济保有持久增长动力。各市场主体进行研发活动是获得更多创新成果的前提,而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对我国研发投入现状的研究十分必要。当前的研究大多是针对研发投入总量的分析,研究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度或贡献率,而对怎样评估研发投入的绩效,怎样科学配置研发资源并建构合理投入结构、提高研发资源使用效率等问题研究不够。本文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在对我国研发投入的绩效分析时,从投入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切入,前者关系到投入强度问题,而后者涉及到研发投入的使用效率。本文通过对经济发展和创新理论的梳理,利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模型,运用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当前我国研发投入现状进行研究,通过模型测算投入的最优化结构比例,最终来解决使研发资源投入结构更科学、效率更高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研发投入强度较低,政府投入量在社会总研发支出中没有达到最优比例,对社会总投入带动性不强,虽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作用,但是对经济总量的投入弹性较低。在进一步的测算和绩效评估后,发现其原因在于我国研发投入没有达到最优结构比例,政府需要加大对公共部门的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总量,而在区域投入中应向中西部倾斜。在公共研发机构内部,政府投入的资源要适当的从试验发展转移到基础研究活动。实证分析结果和国际比较中都显示,当前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的问题,影响到了原始创新能力。在后发国家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技术追赶阶段结束后,原始创新能力成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要重视基础研究活动,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并根据经济总量的变化而动态增加。本文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文章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首先进行了概念界定,然后系统梳理了创新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第三部分阐述了国内研发投入现状及国际比较,从总量和结构上介绍我国近二十年来的R&D投入情况,并与OECD主要发达国家进行了横向比较;第四部分对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多元回归模型和Granger 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的计量分析方法,求证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间的正相关关系,并在数据分析结果中发现当前研发投入的问题;第五部分利用效用函数模型对研发投入绩效进行评估,通过测算当前研发投入规模、结构最优化的比例,并与实际的投入比例作比较,得出当前研发投入规模和结构都没有达到最优化状态,根据最优比例来进行投入的完善;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