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OX)能否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方法将96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A、B、C、D四组,A组(n=30)为β-氨基丙腈组(β-Aminopropionitrile,BAPN,一种LOX活性抑制剂),B组(n=30)为氯化钴组(Co Cl2,一种LOX表达促进剂),C组(n=30)为单纯损伤组(injury),D组(n=6)为正常对照组(sham)。在采用Allen’s方法成功地复制大鼠急性脊髓挫伤模型的基础上,设定相同打击力度。在损伤后不同时间段[1、3、7、14和30天(d),每个时间点n=6]切取实验脊髓段。采用免疫组化(IHC)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LOX在脊髓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A、B、C与D组之间差异性。应用BBB评分法评估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的恢复状态,同时分析A、B、C组不同时间段LOX表达与肢体运动恢复状态的相关性。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氯化钴组(B)后肢运动的恢复状态分数明显高于β-氨基丙腈组(A)和单纯损伤组(C),且A组最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所有实验时间段脊髓损伤组(A、B、C组)的LOX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例如在损伤后1d,A、B、C组的LOX阳性细胞数/视野分别为27.46±3.5,64.67±3.0,和41.67±2.3,而对照组的LOX阳性细胞数只有6.04±0.2。进而,在所有实验时间段的LOX阳性细胞数,氯化钴组(B)高于(A、C组),而β-氨基丙腈组(A)低于单纯损伤组(C)。例如在损伤后3d,单纯损伤组(C)的LOX阳性细胞数升达顶峰46.34±3.4,对应之氯化钴组(B)和β-氨基丙腈组(A)阳性值分别为74.81±4.9和37.64±3.6。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D)相比,氯化钴组(B)在损伤后1d LOX表达增加,3d达到高峰,7d时有所下降,14d和30d时明显减少;β-氨基丙腈组(A)与氯化钴组(B)和单纯损伤组(C)相比,LOX表达曲线基本相同,但表达率却比后者明显低弱,氯化钴组(B)LOX表达明显高于β-氨基丙腈组(A)和单纯损伤组(C)且β-氨基丙腈组(A)最低。相同时间段间两两比较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I放大脊髓LOX表达。氯化钴强化LOX表达加速脊髓损伤的愈合;而BAPN灭活LOX活性延缓损伤脊髓的恢复。BAPN和Co Cl2引起LOX表达的改变与BBB大鼠后肢运动的恢复评分高低呈正相关,由此说明LOX作为重要的抗损伤因子促进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