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性噪声又称生产性噪声,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噪声是一种很常见的职业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过程的多个环节和岗位,长期暴露可引起听觉和非听觉系统功能损害,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的健康。据估计,全球目前有6亿工人处于噪声的工作环境中,在美国大约有3千万工人接触职业性噪声,在欧洲大约有28%的工人暴露于85-90d B(A)的噪声环境中,而在中国,由于其人口基数较大,暴露于职业性噪声的工人数量则更多。本研究拟在大样本人群中分析职业性噪声、吸烟和轮班与听力损失及高血压的关系。第一部分职业性噪声、吸烟和轮班与听力损失的关联性研究目的:探讨职业性噪声、吸烟和轮班与听力损失的关系,同时分析吸烟和职业性噪声暴露的联合作用、轮班和职业性噪声暴露的联合作用与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采用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包括人口学特征、吸烟、轮班、以及职业史情况;职业性噪声暴露水平采用现场测量数据或类比估算获得,并定义噪声暴露为在8小时等效A声级≥80d B(A)的环境中工作1年及以上;由专门的临床医师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包括500Hz、1000Hz、2000Hz、4000Hz和8000Hz,且听力损失根据WHO的标准定义为在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的平均听阈≥25d B。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职业性噪声、吸烟和轮班对听力损失的风险,包括三者对听力损失单独的风险,以及吸烟和职业性噪声、轮班和职业性噪声的联合作用对听力损失的风险,且在分析听力损失的风险时,同时分析单耳、双耳和任意耳。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196人,其中男性5060人(45.2%),女性6136人(54.8%);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3878人(34.6%),目前吸烟2063人(18.4%)、从不吸烟7484人(66.8%)、已戒烟1649人(14.8%),轮班者4952人(44.2%);从听力损失情况来看,单耳听力损失为1800人(16.1%),双耳听力损失为6888人(61.5%),任意耳听力损失为8688人(77.6%)。校正了性别、年龄、吸烟、轮班等危险因素后,与无职业性噪声暴露者相比,职业性噪声暴露≥20年者听力损失风险升高,双耳听力损失OR值及95%CI为1.45(1.28-1.65);且这种关系在男性、60-<70岁以及≥70岁人群中更加明显,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74(1.45-2.08)、1.37(1.17-1.61)和1.74(1.30-2.33)。校正了职业性噪声、性别、年龄、轮班等危险因素后,与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双耳听力损失风险升高,且与吸烟量呈剂量-反应关系,吸烟量0-<25包-年和≥25包-年者双耳听力损失的OR值及95%CI分别为1.29(1.10-1.51)和1.42(1.21-1.66)。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男性中,女性中吸烟量在0-<25包-年者双耳听力损失风险也升高(OR=1.54,95%CI=1.02-2.33)。吸烟和职业性噪声对双耳听力损失的风险存在相加作用,其交互作用指数为1.621。吸烟量≥25包-年且职业性噪声暴露≥20年者双耳听力损失风险最高,其OR值及95%CI为2.41(1.78-3.28)。校正了职业性噪声、性别、年龄、吸烟等危险因素后,与不轮班者相比,轮班者双耳听力损失风险升高,其OR值及95%CI为1.12(1.03-1.22),且主要影响女性(OR=1.13,95%CI=1.01-1.27)。轮班和职业性噪声对双耳听力损失的风险也存在相加作用,其交互作用指数为1.569。轮班时长≥10年且职业性噪声暴露≥20年者双耳听力损失风险最大,其OR值及95%CI为1.91(1.58-2.31)。结论:长期接触职业性噪声可引起双耳听力损失。吸烟、轮班是听力损失独立的危险因素,且吸烟和听力损失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随着吸烟量的增加,双耳听力损失的危险度升高。吸烟、轮班均可增加职业性噪声导致听力损失的风险。第二部分职业性噪声、吸烟和轮班与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目的:探讨职业性噪声、吸烟和轮班与高血压的关系,同时分析吸烟和职业性噪声暴露的联合作用、轮班和职业性噪声暴露的联合作用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职业性噪声、听力检测情况同第一部分。高血压的定义为自报由医生诊断的高血压、服用高血压药物、测量的收缩压水平≥140或者舒张压水平≥90中的任意一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职业性噪声、吸烟和轮班对高血压的风险,包括三者对高血压单独的风险,以及吸烟和职业性噪声、轮班和职业性噪声的联合作用对高血压的风险;在分析职业性噪声与高血压的关系时,同时采用听力损失作为高噪声暴露指标,验证职业性噪声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职业性噪声和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共纳入22450人,其中男性10097人(45.0%),女性12353人(55.0%);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8587人(38.2%),目前吸烟共计3978人(17.7%)、从不吸烟15772人(70.3%)、已戒烟2700人(12.0%),轮班者10579人(47.1%);高血压患者11799人,占52.6%,正常血压10651人,占47.4%。校正了性别、年龄、吸烟、轮班等危险因素后,与无职业性噪声暴露的人相比,职业性噪声暴露≥20年者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其OR值及95%CI为1.09(1.00-1.18);且这种关系在男性中更加明显(OR=1.16,95%CI=1.03-1.31)。将听力损失作为高噪声暴露指标,听力损失与高血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双耳听力损失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最高(OR=1.39,95%CI=1.24-1.54)。校正了职业性噪声、性别、年龄、轮班等危险因素后,与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量≥25包-年者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其OR值及95%CI为1.22(1.03-1.45)。吸烟和职业性噪声对高血压的风险存在相加作用,其交互作用指数为1.677。吸烟量≥25包-年且职业性噪声暴露≥20年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最高,其OR值及95%CI为1.52(1.19-1.94)。校正了职业性噪声、性别、年龄、吸烟等危险因素后,与不轮班者相比,轮班水平(OR=1.01,95%CI=0.95-1.07)和轮班时长(OR=1.02,95%CI=0.94-1.12;OR=1.00,95%CI=0.93-1.07)与高血压的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轮班和职业性噪声同时存在时,其与高血压的关系也无联合作用。结论:长期接触职业性噪声可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且将听力损失作为高噪声暴露指标,也证实了高水平职业性噪声可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吸烟是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吸烟量≥25包-年可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吸烟与职业性噪声对高血压的风险存在相加作用,可增加职业性噪声对高血压的风险。尚未发现轮班和高血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