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直接以张康之先生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一书为参照,以“论公共行政的伦理定位”为论题,实则是希望通过对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历史和思想简要地考察和探讨来应对公共行政改革所面临的困惑并对我国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做出初步的思考和评判。 全文分为前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 前言部分介绍了当前我国公共行政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不足,并直接以《视角》的观点为参照,来确定本文论题的意义和研究的切入点。 正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不同角度来对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历史和思想进行简要地分析和探讨,并试图以此对公共行政作出伦理定位。 第一部分,通过简要地讨论“公共性”的本源及演变、“公共性”与人的基本价值的关系,从而作出对政府“公共性”的大致解释,并以此作为对公共行政进行伦理定位的逻辑起点。 第二部分主要从公共行政的演变过程来揭示其历史和实践的价值,第三部分则主要是对公共行政的理论和思想进行伦理和价值的反思。 在这两部分中,本文着力解决的问题和所持的基本观点大致是:任何公共行政理论和思想,组织和制度设计及其运行模式都有不可逾越的道德前提,是不能自足证明的。对公共行政的伦理和道德的评判取决于其自身的运行模式以及它与何种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具体情势的结合,取决于它们在彼此界定中如何实现对人的基本价值的支持和保证、实现和满足。 第四部分主要是上述行文的总结,并抽取出一些基本的评判因素,如现代政府的一般特征,政府职能的转变等。在此,我们主张运用制度变迁的视角来看待公共行政的历史发展、思想演变和模式的传承与转换,从而避免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于人,并突出制度设计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希望能够找到藏匿于其背后的各种约束条件并试图建构一个关于各种公共行政的思想、模式和框架直接沟通、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对“我国公共行政的定位和取向”的陈述正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