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仍然以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增长,巨大的“生态逆差”使得我国面临的环境压力愈来愈大。在此背景下,绿色创新由于除了具有典型的创新溢出效应之外,还能通过降低企业的外部环境成本从而产生所谓的“双重外部性”,得到国家的大力提倡与支持。但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虽然对其有很强的诉求,但由于其高风险、高投入等特性而缺乏实施的经济激励。因此如何推动或者说服制造业主动、有效的进行绿色创新正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证结果的回顾整理,对制度压力、绿色创新和经济后果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本文的理论框架。文中还选取了我国重污染行业中浙江龙盛、宝钢股份、美欣达三家典型案例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法首先识别了驱动四种绿色创新行为中关键的制度因素以及组织特征,分析了二者对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然后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企业绿色创新后的经济后果。最后通过分析总结并尝试提出了制度压力下组织不同绿色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本文研究发现,外部制度压力中对应的政府规制、市场规范、行业模仿是驱动企业实施绿色创新最主要的动力,但企业的内部战略导向与资源能力作为中介变量间接性调节了外部制度压力下企业对环境管理的感知和绿色创新行为的最终效果;不同类型的绿色创新模式的关键制度驱动因素并不完全相同,较之工艺流程创新,如绿色产品创新更强调外部压力中的市场导向作用;在短期内,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成本会高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财务绩效表现呈现U形趋势,可实现环境与财务绩效的双赢;最后,基于案例研究结论给出推进中国制造企业开展绿色创新的启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