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VEGF靶向治疗白血病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075674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VEGF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途径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以VEGF为生物靶点治疗白血病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建立客观的抗VEGF治疗白血病的评价体系,探讨最佳的治疗模式非常必要。本研究发现良性贫血及无骨髓浸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VEGF增高为主,初诊AML以BM-VEGF、BM-MVD增高为主;处于长期缓解状态的AML患者B-VEGF仍较对照组增高,白血病达完全缓解后BM-MVD明显降低。这些结果说明,B-VEGF不适宜单独作为抗VEGF治疗白血病的评价指标;BM-MVD是评价疗效的最好指标;处于长期缓解状态的AML患者仍需要进行抗VEGF治疗,以防复发;直接抑制BM-VEGF活性对于抗VEGF靶向治疗白血病更有意义。本研究创立了丙酮固定骨髓活检组织、改良GMA塑料包埋切片检测骨髓微血管密度的方法,国内外均无报道,属创新性研究;将BM-VEGF引入抗VEGF治疗白血病的评价体系,并横向比较B-VEGF、BM-VEGF、BM-MVD在不同血液病中的差异,这对研究血液肿瘤的抗VEGF靶向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国内外均无报道。本研究证实sFlt-1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系K562、HL60细胞增殖,其抑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并与细胞VEGF、VEGFR表达量有关。sFlt-1对骨髓长期培养起始细胞无抑制作用,表明用sFlt-1cDNA作为目的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使其在骨髓中分泌高浓度的sFlt-1,中和VEGF以达到治疗白血病的目的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本实验成功构建了pcDNA3-sFlt-1 D4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骨髓基质细胞,转染率为9.27%。培养转染pcDNA3-sFlt-1 D4骨髓基质细胞,观察4周均能在培养上清中检测到sFlt-1 D4蛋白,其浓度具有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活性,说明获得了稳定转染,为下一步pcDNA3-sFlt-1 D4转染骨髓基质细胞体内输注治疗白血病的动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第一部分 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脉冲速度模式测量二尖瓣环收缩速度、舒张速度,以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缩功能的改变、鉴别舒张
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高度敏感的嗅觉系统,通过该系统昆虫可以完成寻觅配偶、定位寄主及选择产卵位点等多种行为。在昆虫嗅觉系统中的可溶性蛋白主要有气味结合蛋
利用紧聚焦飞秒激光脉冲入射到铌酸锂(LiNbO3)晶体中引起微爆,可以在晶体内部进行微爆加工.与各向同性的熔融石英不同,因为铌酸锂晶体的各向异性,微爆加工点在垂直晶轴的截面上表现
近些年高考几乎都有一道考查万有引力内容的试题,并且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笔者以理综卷Ⅰ为例,选取4道试题,分析考生求解此类试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从而对今后万有引力类高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DN) 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 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纤维蛋白原 (FBG)的浓度可以反映体内血栓前状态.组织型纤溶酶原
背景与目的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塑,是决定CHF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在初始的心肌损伤以后,有各种不同的继发性介导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
第一部分迷走神经活动对心房电重构的影响目的:心房电重构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迷走神经与房颤密切相关。然而,关于迷走神经与心房电重构关系的研究
白血病是一种克隆性起源,多能干细胞或早期的祖细胞(髓系或淋系)突变而引起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进入血循环、并浸润全身各组织脏器;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