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胡,是我国传统民族拉弦乐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传统音乐文化中,二胡艺术占有重要的位置。纵观二胡近百年发展历史,二十世纪初,我国民族音乐家、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先生为二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从此,二胡从民间走上了独奏舞台,进入了高等学府的课堂,建立了“刘天华二胡学派”,他创作的十大二胡名曲,四十七首练习曲是二胡音乐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作曲家刘文金先生创作的二胡曲《豫北叙事曲》(1958)和《三门峡畅想曲》(1960),以传统音乐文化为基础,吸收和借鉴西方音乐,突破了二胡艺术表现的局限性,被誉为二胡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二胡音乐快速发展的时代,涌现出很多部大型二胡协奏曲,如:《长城随想》(刘文金)、《红梅随想曲》(吴厚元)、《新婚别》(张晓峰、朱晓谷)、《兰花花叙事曲》(关铭)等,作曲家根植于传统大胆创新,这对于二胡音乐来说是一次很大的飞跃。①《长城随想》是这一时期大型二胡作品中唯一一首四乐章的协奏曲,被称为二胡音乐作品大型体裁的典范。该曲在1982年由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慧芬和上海民族乐团在第十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演成功。②是八十年代二胡音乐作品的又一“里程碑”。乐曲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借鉴了其他民族乐器的表现手法,气势雄浑、内涵丰富,散发着东方音乐文化神韵。本文通过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学习,对该乐曲演奏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归纳综合,旨在为学习者、演奏者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