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有多种病理表现,可造成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为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发病原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反应介导的炎性损伤关系密切。中医学根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认为慢性肾炎应属“腰痛”、“肾风”、“水肿”、“尿血”之列,多见本虚标实之证,其中肾虚湿热为常见证型。目前研究发现,慢性肾炎的肾虚湿热证型与造成肾损伤的免疫炎性反应有一定联系。益肾清利方为笔者导师治疗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的多年临床经验而得,主要中黄芪、白术、杜仲、石韦、泽泻、白花蛇舌草等药物组成,疗效显著,全方旨在益肾补气、清利湿热。因本方治疗效果优良,为便于临床应用,欲制为院内制剂。本课题在已完成的药理毒理及部分临床疗效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益肾清利方调控免疫治疗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的机理;并观察本方的远期疗效,完善治疗效果的评估,为开发院内制剂提供临床及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如下:一、益肾清利方治疗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与调节NGAL及炎症因子作用的临床研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予以西医基础治疗及服用益肾清利方的治疗方案,完成1个月的疗程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24h蛋白尿定量、肾功能NGAL、IL-6、TNF-α、IL-10及NF-κB水平,并与治疗前相比较;另选择30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记录血NGAL、IL-6、TNF-α、IL-10及NF-κB水平作为基线。结果显示:(1)西医基础治疗结合益肾清利方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改善肾功能,临床有效率及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为93.33%、96.67%;(2)西医基础治疗结合益肾清利方能明显降低血NGAL、IL-6、TNF-α、NF-κB水平,升高血IL-10水平;(3)血NGAL与IL-6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西医基础治疗结合益肾清利方治疗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临床疗效显著,其调控免疫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两种途径的协同作用有关:①木方可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调节IL-6、TNF-α、IL-10的表达,减轻肾组织的炎性损害;②本方可直接抑制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表达,同时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分泌,减轻肾组织的免疫损伤。同时研究发现,肾组织的免疫损伤可能与NGAL的异常表达存在一定联系,本方对NGAL的调节作用也可能为治疗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的机理之一。二、益肾清利方治疗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的远期疗效观察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1例患者,予以西医基础治疗结合服用益肾清利方的治疗方案,进行为期24个月的远期疗效追踪。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每6个月症状体征及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水平。比较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时段之间的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显示:(1)远期治疗组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90.48%;85.71%、95.23%;90.48%、95.23%;90.48%、95.23%;(2)治疗后蛋白尿、血肌酐水平较前明显下降,且效果长期平稳;(3)治疗前后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稳定,无进展趋势。结论:西医基础治疗结合益肾清利方治疗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患者长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平稳;可长期有效平稳的降低蛋白尿、血肌酐水平,缓解肾功能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