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健康险经营中,绝大多数健康险公司都会在可以获得的医疗市场上选择若干家医疗机构来为各自的被保险人提供医疗健康方面的保障服务,即实行定点医疗机构保障机制,该服务的费用成本按照保单条款由保险公司给予相应的补偿。如此,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契约关系,经济上称之为“委托—代理人”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使得健康险的经营存在巨大的代理人风险,也就是所谓的医疗机构道德风险。事实上,保险公司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本身就是为了控制道德风险。但由于经济人的理性,道德风险并不因为这种机制的引入而消失,因为在这种体制中,有其滋长的天然土壤。 本文不谈如何来防范道德风险,因为多数有关道德风险的研究都是基于这个方向。笔者只想从VaR的角度来分析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医疗机构道德风险的暴露状况,提出现今健康险经营机制下衡量医疗机构道德风险的VaR指标的具体构建流程。本文在内容结构上作如下安排: 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中国健康险市场道德风险的状况以及目前的处境,并用经济学的理论说明现行体制下道德风险的必然性和不可规避性。此外,简单介绍国内外为防范该风险所做的努力及其成果。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详细介绍VaR模型的历史由来以及理论基础,并从多个方面指出VaR模型应用的环境以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本文的第三部分是整篇论文最重要的成果。详细介绍了VaR模型在健康险道德风险评估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同时也指出了应用中的不足之处。 最后,对于我国健康险的健康发展,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浅知拙见。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VaR模型应用到了健康险道德风险中。因为按照对VaR模型的一般认识,其只能衡量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最起码至今还未有将VaR模型应用到道德风险尤其是医疗机构道德风险中的耳闻。不过,笔者将在文中阐述如何将历史医疗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来构建VaR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