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aobudia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经济的内在结构都开始根本性转变,以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成为未来关键的经济发展模式。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创新工作,实际上,城市间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无法形成全面创新的大格局。美国学者发现排在前20位的大都市区汇聚了 37.4%人口,产生了 63%的专利。说明城市规模与创新有关。那么,我国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什么样的城市最利于创新的产生?目前国内大部分学者还没有从城市层面探讨创新产生的地理分布。所以,本文选择国内50个城市进行研究,明确促进创新产生的关键因素,从而估计创新产生的地方和分布趋势。站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如何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提升,这对于理性推动双创,开展新型城镇化工作都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参考国内和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考察城市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本文首先从创新的触发机制、扩散作用和集聚效应出发,利用集聚经济理论分析了城市规模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然后以国内50个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模型进行估计,以常住人口数代表城市规模,用专利申请数代表技术创新,实证分析城市规模对创新能力的作用。最后用案例的形式分析深圳,说明两者的关系。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常住人口数对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最大,当常住人口数增加1%时,专利申请数增加2.56%。(2)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都对创新产生影响,说明创新的产生不仅在于人口数量的增加,更需要人口质量和物资财力的双重增加,才能真正发挥人口红利的优势,提高创新的产出。(3)FDI对创新存在正向影响,说明利用外资,加强技术引进,深化对外来技术的有效学习和吸收,也会提高城市创新能力水平。(4)城市规模对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说明人口集聚的大城市更有利于创新的产生。因此鼓励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化,培育高端技术人才,是提高我国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在国家高度重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在近几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企业债券一级市场的定价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本文
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并轨后,我国的外汇储备由1994年的4263.9亿元上升至2011年12月的232388.73亿元。不断增长的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