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教育的核心;人文精神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塑造学生人格,完善学生道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发展认知,正确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近百年来的历史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中都体现出对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视,尤其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必须全面实现其教学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对具体人文精神(爱国精神、民族意识、世界精神、公民意识)的培养生搬硬套或一笔带过的问题,不能真正达成教育目标。其次,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独立性、时代性的特点,不能仅仅依靠知识本身而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配套,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共同完成历史学科人文性培养的目标。本文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中学历史教学中几种人文精神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及价值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通过分析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关于动机与态度的基本情况,学生对待人与人关系的处理情况,学生对待人与自然的态度以及学生对于个人与世界的看法;教师对于人文精神培养的态度和人文意识的水平,对于人文精神培养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具体关于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题。第二部分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几种人文精神培养的理论基础,首先是“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概念的界定,其次是理论基础包括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两个方面。最后介绍了国内外人文精神研究的概况。第三部分阐述人文精神在历史教学中的体现。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历史教学在人文精神教育中的功能,历史课程标准体现人文精神,历史教学内容体现人文精神,历史教学方式、手段能够体现人文精神。第四部分为历史课堂中几种具体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本论文的核心。将人文精神具体表现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世界精神和公民意识这四个方面选择相应的教学实例进行案例分析。一是通过电教再现、识图述图、史料教学的手法说明在历史教学中培养爱国精神;二是通过创设情景和游览参观的教学方法,体现民族精神的培养,三时通过比较教学:中外历史横向整合,历史与现实纵向整合体现世界精神的培养;四是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公民意识,通过专题教学和联系事实的方法,体现作为公民法制观念的培养以及公民的责任义务。在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极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意识,增强专业素质。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思考通过人文精神进行人文意识培养的局限性、争议,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