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在文化寻根思潮的影响下,一批中国诗人把目光转向本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在创作中形成自觉的“史诗”追求,从而形成当代新诗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本文正是对这一独特景观的论述。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新时期诗歌“史诗”追求的背景和原因。新时期诗歌的“史诗”追求首先受制于“文化寻根”思潮的影响,是对“文化寻根”思潮的一种回应;其次,朦胧诗在文化上的匮乏,以及它在新时期初的某种“退潮”,也导致了“史诗”追求的出现。这种追求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体现。第二部分探讨了新时期诗歌“史诗”追求的精神主题。文章首先描绘了新时期“史诗”探索和追求的演变轨迹。接着以诗人江河的《太阳和他的反光》、杨炼的《半坡》、《敦煌》、《诺日朗》等作品入手,通过诗作的详细解读,来具体阐释新时期“史诗”创作的精神主题。江河以“人”的视角的运用,通过“神”、“人”的置换和对话,表现出对于古老东方禅意的诗性追求,在这种追求中,江河完成了对本民族“传统”的拷问和创造。而杨炼从“生存的焦灼”、“死亡”、“性和生殖:生命的喜悦”三个方面建构了他的“生命存在”的精神主题。第三部分探讨了新时期“史诗”的艺术建构。首先分析了新时期“史诗”的艺术渊源和特质。作为现代史诗,它在承接传统史诗的形式基础上有着自身的创新。这主要体现在抒情的介入、意象的狂欢上,而后者通过意象的高浓度、直觉度、共振度、同一度的四个维度的建立,完成了对于史诗智力空间的开掘,构成了史诗精神气韵的宏大。而在美学风貌上,由于诗人历史忧患意识的渗透,史诗呈现出一种浓郁的悲凉感和“灰烬”感。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新时期“史诗”追求存在的局限和问题,以及它在当代诗歌史上的现实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