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祈愿符号的生成与传播机制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1988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祈愿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逐渐形成的一类亚文化形态。近年来,网络祈愿亚文化风潮引发了大量青年网民群体的关注和参与。用户通过制作或转发各种网络祈愿符号在社交媒体平台表达愿望,以期获得庇佑,在当下网络空间中形成了一类极具特色的媒介文化景观。作为这种网络亚文化的核心表征,网络祈愿符号在本质上展现青年群体行为方式、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多元的价值观念。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由各种祈愿符号构成的祈愿场景得以在互联网空间中建立。社交媒体兴起后,祈愿符号从特定场景中脱离,获得了自由灵活的碎片化表述方式。祈愿符号也不再拘泥于宗教范畴,受到民俗文化、二次元文化、西方占星文化以及其他表达形式的影响,网络祈愿符号也越来越多样化。本文的网络祈愿符号的生成与传播机制研究,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主要概括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动机;梳理了国内学者有关网络祈愿符号的各种研究成果;从系统性和传播符号学视角总结了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简要介绍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即网络祈愿符号的传播现状分析。这一部分主要考察了从互联网初期到社交媒体时期的一些典型网络祈愿符号案例并进行分类。从构成形式来看,可以分为文字祈愿符号和图文祈愿符号;从元素组成来源上看,可以分为基于传统俗信文化演变的祈愿符号、卡通动漫动画类祈愿俗信符号、影视剧作类祈愿符号、真人网红类祈愿符号等等,并简要分析各类符号的基本特点。第三部分即网络祈愿符号的生成机制研究。主要利用皮尔士、乌蒙勃托·艾柯的符号学理论以及乌丙安的民俗符号理论等,分析网络祈愿符号媒介文本的内部构造规律和话语特征。网络祈愿符号生成主要依赖传统文化以及网络文化两种不同的符码规则形成“能指”与“所指”;在网络环境下,其主要依托语境、文本间互文以及神话叙事等机制形成聚合关系,整体风格呈现出文本组合自由复杂、意义构成简化并列的文本特征。第四部分即网络祈愿符号的传播机制研究。首先从网络祈愿符号的微观传播过程要素入手,分析了网络祈愿符号的自媒体营销者、青年受众群体、社交媒体以及公开反馈环节的基本特点与影响;接着,从文化继承、社会压力、商业资本等背景分析了网络祈愿符号传播的社会动因;最后结合“锦鲤杨超越”、“支付宝锦鲤信小呆”、“朋友圈锦鲤一地金啊”等具体传播案例阐释网络祈愿符号的文化仪式传播模式、文化需求满足模式以及社交营销传播模式。第五部分即网络祈愿符号的影响和应用机制研究。针对网络祈愿符号传播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意蕴的消解、商业营销骗局以及不良价值观传播问题,提出网络祈愿符号的应用过程中应注重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介于受众为青年学生群体,更应在社会各界的引导监督下传递积极的思想价值观念。今后,主流文化价值符号的生产与传播应借鉴网络亚文化经验,立足文化资源,打造形象鲜明符号IP,创新互联网传播形式,进一步增强主流文化价值观对当代青年影响力。
其他文献
从大气环流动力效应、地形地貌效应和人类活动效应因素出发,对2009年末至2010年初我国西南地区极端干旱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西南地区农业如何应对极端干旱进行了初步探索
本文利用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对我国隐性通货膨胀目标、潜在产出和自然利率进行联合估计,并根据估计结果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缺口可以度量
根据Que Mobile数据显示,2018年7月,我国短视频平台活跃用户数量突破了 5亿人。观看短视频已经成为用户们最常见和最普遍的信息接收和传播方式,短视频成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
近年来,大学体育改革如火如荼,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的探讨成为了学界的焦点。毽球作为少数民族运动项目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虽然历经漫长的岁月洗礼,但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因其在运动形式等方面的独特魅力,被人们所接受、所喜爱,具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毽球运动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在大学校园尤其是民族类高校中开展毽球课,对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情怀具有重要意义。毋庸置疑,探讨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
种子园是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速生丰产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是林木改良的高级形式和有效途径,从森林培育角度看,要根据其用途确定其培育特点和采取相应的经营措施。目前,
针对我国民营企业在企业制度、经营能力、基础结构等方面的管理现状,知识经济时代下我国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要从企业创新入手,提高企业自身的整体素质与综
高能效是空调压缩机驱动系统的主要追求目标之一。通过应用GaN功率器件以及图腾柱无桥Boost PFC拓扑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空调器压缩机驱动系统的效率。然而基于GaN功率器件的图
在徐炀的钞本《鳌峰集》、《红雨楼文集》中发现三篇与冯梦龙有关的文献。经考,大体可以钩勒出崇祯八、九年间冯梦龙与徐灼》交游的某些线索;从这三篇文献中,我们不仅知道冯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