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以后,遭受的贸易摩擦并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多。贸易摩擦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传统的关税壁垒和新型的反倾销、反补贴以及技术标准等。近年来中国遭受的贸易摩擦主要为后者。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对贸易伙伴的大量顺差,另一方面在于中国的出口产品技术附加值低,容易被替代。 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也开始大幅增长。中国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导向主要有带动出口、获取资源和技术进步。自2002年到2011年的十年间,中国境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为44.6%。投资的东道国和地区也多达185个,涵盖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贸易摩擦是否促进了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本文首先利用反倾销强度指数对中国遭受的贸易摩擦的程度和趋势进行了衡量。并按照与中国贸易量由大到小的排序对中国60个贸易伙伴的直接投资与贸易摩擦变量进行了面板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反倾销措施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相关。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贸易摩擦与不同模式的直接投资的关系。本文运用Markusen(2002)的跨国直接投资模型,将中国185个投资东道国和地区按收入差异分成三组,运用宏观面板数据对它们分别进行了系统GMM估计。结果显示中国对中等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模式呈现显著的水平型投资特征,企业为了规避贸易壁垒而进行投资;对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投资呈现垂直型投资的特征,但动机并不相同。并且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向更为发达的国家转移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