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发展,失能老人群体逐渐扩大并得到关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为我们带来更高预期寿命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对于其正面效应尚未完全铺开的农村地区尤甚。相对于城镇,农村的老年人口失能问题更为严重,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分性别来看失能率都在以较高的比例上升,且重度失能人群规模上升趋势迅猛。为充分了解影响农村老人失能程度,从而间接影响其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因素,论文分别运用排序logit模型和多值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性别(xrgender)、年龄(age)、是否残疾(disa)、是否患有慢性病(jer)、婚姻状况(marriage)、性别与吸烟的交互项(gsmoke)和是否饮酒(drink)作为解释变量,发现其对农村老人是否失能存在影响,且在不同的失能程度下,影响的显著性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现状分析时的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回归结论具有现实解释力。此外,通过数据分析和走访发现,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存在供求不匹配的现实问题:在宏观层面,存在缺乏长期规划和财政支持不足的问题,在微观层面,则存在公办养老机构门槛高、资源利用效率低、民营养老机构资金困难以及家庭照护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在充分分析了供给层面的长期照护现状和问题,以及需求层面的影响因素后,论文结合部分省市已有的针对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实践经验,给出了从政府、社会(组织)到个人服务供给责任主体出发的政策建议,包括宏观层面的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制度衔接、加强财政扶持;中观层面的提供服务供给能力、建立准入退出机制;以及微观层面的创新服务供给方式等,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