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apatinib)单独及联合奥曲肽(octreotide)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hepatic cell cancer)株Hep G2及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的增殖影响情况,并进一步讨论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阿帕替尼和奥曲肽单用于处于对数期的肝癌细胞株Hep G2和人正常肝细胞株L02,分别于24h,48h,72h运用CCK-8检测OD值,并计算各处理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通过IC50结果选取两药单用最佳作用浓度-时间,相互联合浓度梯度的药物。根据结果设置药物单用、联合及对照组进行实验,显微镜下观察各处理组细胞不同时间段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各处理组处理48h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FCM测定细胞的凋亡情况;并运用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测定各处理组细胞VEGFR-2、Hic-5、p-ERK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处理组细胞Mcl-1、ERK、p-ERK、Hic-5、VEGFR-2、TGF-β1各自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阿帕替尼药物对各组Hep G2细胞分别作用24h、48h、72h,用CCK-8测得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7.588μM、10.523μM、9.324μM;在同样的作用时间下,相较于对照组,阿帕替尼药物不同浓度组对Hep G2细胞的增值抑制率均显著增高(P<0.05),并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高。奥曲肽药物对各组Hep G2细胞分别作用24h、48h、72h后,用CCK-8测得IC50分别为0.428μM、0.068μM、0.061μM。在同样的作用时间下,相较于对照组,奥曲肽药物不同浓度组对Hep 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显著增高(P<0.05),并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而两种药同样浓度及作用时间单独用于正常人肝细胞L02的抑制率不显著,均<3%。2.根据CCK-8结果,选取0.01μM奥曲肽与不同浓度梯度阿帕替尼联合作用48小时。10μM的阿帕替尼分别与不同浓度梯度的奥曲肽联合作用Hep G2细胞48小时。均表明联合作用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且随浓度增加,抑制率增高。3.FCM检测Hep G2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阿帕替尼(10μM)处理组、奥曲肽(0.01μM)处理组、阿帕替尼(10μM)+奥曲肽(0.01μM)组分别处理48小时后,用药组G1期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且药物联合作用后进一步增高(P<0.05)。S期则在用药后相比对照组降低(P<0.05),且药物联合作用后进一步降低(P<0.05)。4.FCM检测Hep G2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诱导细胞凋亡增高(P<0.05),联合用药组较单药组增高明显(P<0.05)。5.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四组处理组方式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Hep G2细胞VEGFR-2、Hic-5、p-ERK的表达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比单独用药降低更明显(P<0.05)。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阿帕替尼(10μM)处理组、奥曲肽(0.01μM)处理组、阿帕替尼(10μM)+奥曲肽(0.01μM)处理组分别处理48小时后Mcl-1、TGF-β1、Hic-5、p-ERK、VEGFR-2表达检测显示用药组均较对照组表达降低(P<0.05),联合组较单药组对照,表达进一步降低(P<0.05)。而ERK的相对表达量各组之间水平接近,计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和奥曲肽单药作用于Hep G2细胞均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凋亡,主要使细胞发生G1期停滞,作用均呈时间-浓度依赖性;阿帕替尼与奥曲肽药物联合处理后,其作用效果更明显。阿帕替尼和奥曲肽单药作用后抗凋亡蛋白Mcl-1,Hic-5,TGF-β1,p-ERK,VEGFR-2表达均降低,阿帕替尼与奥曲肽药物联合处理后,降低更明显,由此我们推理药物可能通过影响这些通路基因基因蛋白产生协同作用而抑制Hep G2增殖,可能成为肝癌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