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社会教育思想与实践喷涌激发、大放异彩的时代。民国时期对于大众的社会教育活动有了全面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加强对社会教育的重视。自1897年德占青岛以来,青岛城市面貌在短时期内发生了巨大变化。1929至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由于政局相对稳定,青岛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得到了改善,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在政府的推动下,青岛社会教育达到了民国时期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青岛社会教育实践内容复杂多样,逐渐形成了学校式与社会式两种社会教育形式,主要有民众学校、补习学校、民众教育馆、社会体育等诸多社会教育活动,具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齐头发展、乡村社会教育渐进发展等特点。青岛社会教育的发展对提倡科学、普及文化、移风易俗、提高公民素质方而具有重要意义,它促进了城市文明进步,加速了青岛现代化进程。但“政教合一”下的青岛社会教育具有先天的不足,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研究民国时期的青岛社会教育,可为当代社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