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2.5Ag0.7Cu0.1RExNi/Cu钎焊接头热循环下组织与性能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f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电子封装与组装中钎焊接头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SnPb钎料最佳替代品之一的SnAgCuRE系无铅钎料,其钎焊接头使役性能对电子产品寿命影响重大。采用物理模拟方法,开展新型无铅钎料焊点热循环可靠性研究,寻求有效的钎焊接头失效防止方法措施,对我国新型高强度高可靠性无铅钎焊技术的开发及相关电子产品质量的提高,有工程应用价值。  本研究以 Sn2.5Ag0.7Cu0.1RE/Cu钎焊接头为参照系,以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为考核指标,借助现代理化检测手段,系统研究钎料成分(添加微量 Ni)和一般热循环条件(0~100℃)对Sn2.5Ag0.7Cu0.1RExNi/Cu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究了钎焊接头热循环下断裂机制,提出了改善钎焊接头可靠性的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循环周次的增加、升降速率的降低, Sn2.5Ag0.7Cu0.1RExNi/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形态由初始扇贝状生长成较大波浪状或再变为层状;钎焊接头界面区Cu-Ni-Sn层平均厚度和IMC粗糙度在0~300热循环周次增长较大、300~500热循环周次增长趋于平缓;与一般热循环下(0~100℃)钎焊接头相比,热冲击下(-40℃~125℃)接头界面区 Cu-Ni-Sn层平均厚度和 IMC粗糙度的生长幅度更大;钎缝近界面 IMC由小圆球状颗粒生长为椭圆形颗粒,再生长为棒状和树枝状颗粒,数量增多。与Sn2.5Ag0.7Cu0.1RE/Cu钎焊接头相比,经热循环和热冲击后, Sn2.5Ag0.7Cu0.1RE0.05Ni/Cu钎焊接头界面 IMC扇贝状细小,界面较薄且平,界面Cu-Ni-Sn层平均厚度和IMC粗糙度较小。  随着热循环周次的增加、升降速率的降低,Sn2.5Ag0.7Cu0.1RExNi/Cu钎焊接头剪切强度在0~300热循环周降低幅度约是300~500热循环周次的4倍,其钎焊接头剪切断口呈界面IMC为主加之局部钎缝的韧性断裂或以界面IMC为主的脆性断裂加之局部钎缝的韧性断裂及局部二次裂纹的混合型断裂转变为界面IMC的脆性断裂;热冲击下钎焊接头剪切强度降低幅度更大,相应剪切断口脆性断裂特征增多;Sn2.5Ag0.7Cu0.1RE0.05Ni/Cu热循环和热冲击下钎焊接头剪切强度降低最小,热循环和热冲击500周次后钎焊接头剪切强度与Sn2.5Ag0.7Cu0.1RE/Cu钎焊接头相比,高出12.9%和18.9%,添加适量 Ni可改善热循环下钎焊接头的可靠性。  综合考虑,Sn2.5Ag0.7Cu0.1RExNi/Cu钎焊接头中,添加适量 Ni0.05wt%,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相对优良,可抑制热循环对钎焊接头的不利影响,改善钎焊接头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日语「取り立て」助词「だけ」与格助词「に」结合时存在两种形式,即「だけ+に」与「に+だけ」,二者之间存在相同点,但也存在许多不同点.该文主要利用“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
SiCp/A390复合材料具有轻质、低膨胀、高的比强度等优良性能,成为航空、航天及装配制造业精密结构件。SiC颗粒形态及表面状态对SiCp/A390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及性能起到至关重
随着民办高校数量不断提高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基层行政管理人员面临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对他们的工作要求也会逐渐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将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主
氧化沟工艺具有出水优良、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氧化沟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容易产生污泥沉积、运行能耗有待进
Cu-Al2O3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导电能力、导热能力、高温抗软化能力和加工延展性等优良性能的氧化物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Cu-Al2O3复合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是内氧化法。
根据辅助生殖技术管理规范的要求,自主开发人类精子库供精、用精随访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了J2EE+Mysql架构体系,通过网络实现精子库外供精液信息反馈的实时填报和更新,提
利用 SHS重力法制备钢管内壁陶瓷涂层,能有效提高其耐磨、耐高温性能,满足苛刻环境条件下的应用。传统 Al-Fe2O3体系制备获得的单相 Al2O3涂层,由于受到工艺条件和反应过程影响,
大学学业指导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引导学生和谐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通过对高校学业指导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当前高校学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并在当前互联网迅猛发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数据信息.通过将大数据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大力提升了教育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该文将大数据与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作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