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李娜在2011至2013年WTA总决赛所参与的11场单打比赛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对李娜的技战术组织和主要得分手段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将李娜在WTA年终总决赛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和总结成规律,为我国职业网球选手的新一代女子网球选手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理论基础,结论如下:(1)每一年李娜在比赛中得分情况为:相持得分>发球得分>接发得分。(2)在发球阶段,2011年至2013年发球得分所占比重在发球阶段始终是最高的。2013年发球后的抢攻和发球上网战术组织的成功率高于前两年,第三拍回球区域5、7和9得分比较高,表明在发球后的战术组织方面更加明确,选择角度落点刁钻和多球相持寻找机会一招制胜,在抢攻阶段做到了“快、准、狠”。(3)在接发球阶段,主要得分战术是接发之后的两拍,再者就是对手双误送分,制胜分不是太多。接发战术方面,2013年比2011、2012年接发回球区域角度更开,站位更加靠前,有利于先发制人,回球落点基本在4、6、7、9号区域,在得分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4)在相持阶段,2011至2013年击球区域居多的为5、7、8、9,相应得分区域分布在中后场,李娜在2013年多拍相持球中失误减少,在多拍相持中攻防转换比较有耐心,大角度调动,强烈的旋转,步伐迅速到位,使得李娜在底线击球得分比重增加。(5)由数据可知李娜在2013年上网次数每场平均11次,2011年平均每场5次,2012年平均每场6次,在使用率方面明显李娜在网前的技术已无可厚非,所以李娜网前战术组织得分相比较之下也是直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