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通信实时性和可靠性服务质量的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ang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由于低功耗、快速自组织和优越协同性等一系列特点,被认为在智能配电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在智能配电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通信中,特定数据在节点传输中无法满足对实时性和可靠性的保证性要求,本文研究了一种信道访问机制QoS-MAC,也进一步研究了基于最优路径选择模型的静态路由机制,这对保证智能配电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通信的高效运行具有很好的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工作:  1、依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架构特点,结合智能配电网网络接线与电力终端设备分布模式,设计出了智能配电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整体与局部框架结构。  2、依据中国电力工业通信规范,给出了在IEEE802.15.4标准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协议中引入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支持的信道访问机制QoS-MAC模型,建立节点内三级数据(遥信、遥控、遥测)缓冲队列状态的马尔可夫链模型。依据该模型建立了每个节点的信道访问冲突模型、不同优先级数据网络有效吞吐率模型、传输延时模型、节点的无线信道冲撞率模型,并对以上反映网络本质属性的各个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分析。  3、通过对网络中节点和链路的可靠性与延时性进行赋权值计算,依据数据通信路径选择优化模型求解所有路径中的延时性和可靠性服务质量问题,进而建立静态路由机制,并给出算例。  4、选用黄山供电公司智能配电网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系统为实例,对改进的QoS-MAC层模型,不同优先级数据的网络有效吞吐率模型、传输延时模型、节点的无线信道冲撞率模型以及路径选择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提出的QoS-MAC模型可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配电网数据通信提供有效的QoS保障。通过实例也验证了路径选择模型在节点正常通信与失效情况下的可行性,同时实现了数据通信中传输数据可靠性与实时性的有效平衡,满足中国电力工业通信规范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从数字化手册的特点和用户需求出发,构建了通用数字化手册开发平台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型,对交互式数字化手册开发的关键技术和实现策略进行了探索,具体分析研究了数
抗生素生产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Fermentation)的途径。高成本和高能耗是抗生素发酵生产的特征。因此,优化抗生素发酵生产过程,对于降低抗生素生产成本,提高抗生素产量和质量具有
腈纶被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国防建设、航空航天、建筑工业等领域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腈纶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对腈纶品种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腈纶生产线稳定运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陆地资源日益匮乏,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和探索的范围必将越来越广。船舶动力定位技术的发展则为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
电解是湿法精炼铅、锌的一个关键步骤。但是在电解过程中,由于极板表面不光滑,极板与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均匀,可能发生极板短路或断路等故障。极板短路不仅没有产量,而且电能全
多AUV协同导航技术是伴随着多AUV协作思想的广泛应用而发展期来的一种新型水下导航技术。它不仅可以提高单个AUV的定位精度,而且具有成本低、可靠性好以及不受区域限制等优点
图像匹配是根据已知的图像模式(实时图),在另一幅图像(基准图)中寻找相应或相近模式的过程,它是图像理解和机器视觉的基础。图像匹配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遥感测量、生物
论文作者运用面向对象技术,对目前我国铁路广泛应用的区间移频自动闭塞系统(ZP·DJ-18、ZP·DW-18、UM71、ZPW-2000A等)的传输通道进行分析建模,得到系统的对象模型.在简述自
应变天平作为一种多维测力/力矩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风洞试验中,测量飞机、火箭、导弹等飞行器模型所受的各个方向的力和力矩。在风洞试验中,应变天平一般安装在飞行器模型的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精度测量工具,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测量精度高,可以实时在线地测量等一系列优点。   本文在调研大量的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QCM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