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高速的增长,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增大,收入不平等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学中有很多关于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研究,以前的学者大多以基尼系数、泰尔系数等指标为标准来对居民收入差距进行衡量。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开始关注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研究,通过这一指标能够对机会平等性进行衡量。代际收入流动性指的是子代收入水平受父代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大小通常用代际收入弹性来进行衡量,代际收入弹性高说明代际收入流动性弱,反之说明代际收入流动性强。通过研究文献发现,前人围绕代际收入弹性系数的测度和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前人的文献为代际收入流动性问题的研究做出了突出性的贡献,让人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了父代收入水平对子代收入水平的影响。但是,前人大多是基于居民的收入水平来检验代际收入流动性,无法反映居民收入阶层的代际流动状况。本论文围绕收入阶层的代际流动性问题,展开深入分析研究,以更全面地反映代际收入不平等问题,为该领域的研究做出一份微薄的贡献。论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为本论文提供了文献基础。本文基于Becker and Tomes构建的代际收入弹性模型,采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中居民收入的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实证测度了居民收入和收入阶层的代际流动性,并进一步考察了其影响因素。本论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居民代际收入弹性系数为0.4514,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说明我国子代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父代收入水平所决定的,即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较弱。我国居民代际收入阶层弹性系数为0.4499,也处于很高水平,说明我国子代收入阶层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代收入阶层,具有较弱的代际收入阶层流动性。我国居民代际收入弹性系数和代际收入阶层弹性系数均在收入最低20%阶层最小,收入最高20%阶层次之,中间阶层的较大。说明我国收入位于两端的收入和收入阶层的代际流动性较强,位于中间的收入和收入阶层的代际流动性较弱。代际收入阶层弹性系数和代际收入弹性系数相比,除了在收入最低20%阶层中前者小于后者,在其他阶层中前者均大于后者。这说明除了收入最低20%阶层,其他阶层中子代收入阶层受到父代的影响均大于子代收入水平受到父代的影响,原因可能是收入阶层存在固化现象,流动性偏弱。本论文研究显示,教育、城乡户籍和性别是代际收入流动性和代际收入阶层流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论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例如合理分配教育资源、逐步改革户籍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