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叶片脂滴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叶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饮料,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脂肪类物质是香气的组成成分之一。脂肪类物质在细胞体内主要以中性脂的形式贮存在脂滴中。近些年发现脂滴参与脂类的代谢,生物信号转导及生物胁迫等生命活动。茶树叶片中脂滴的存在与组成及代谢规律尚未有报道。本研究对茶树叶片进行染色观察,分离提取茶树叶片脂滴,对其主要成分甾醇酯进行分析,克隆甾醇酯主要合成基因CsPSAT1并进行定量表达分析。主要结果如下:对茶树叶片进行染色观察,证实了脂滴在茶树叶片中的存在。本研究利用两种不同的特异性染料尼罗红和topfluor cholesterol染色,发现茶树叶片脂滴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类能同时被尼罗红和topfluor cholesterol染色,一类是能被尼罗红染色但不能被topfluor cholesterol染色。数据统计分析表明,能被尼罗红和topfluor cholesterol染色的脂滴数量占总脂滴的80%以上。从茶树叶片中分离出脂滴,利用薄层层析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甾醇酯是茶树叶片脂滴中的主要组成成分。福建省绿茶品种甾醇酯脂滴分析表明,不同品种间脂滴的直径和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异,甾醇酯脂滴的差异主要是脂滴数量引起的。不同叶位茶树叶片甾醇酯脂滴分析表明:随着叶片的成熟,脂滴的平均直径增大,其中小脂滴的占比逐渐缩小,大脂滴的占比逐渐增加。从叶片中提取甾醇酯,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构表明:其甾醇部分主要成分为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环阿屯醇(cycloarten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不同绿茶品种叶片甾醇酯的组成成分相同,总甾醇酯含量最多的为福云595,最低的为政和大白。不同叶位的铁观音叶片甾醇酯的组成一致,总甾醇酯含量随叶片成熟呈增加趋势,第五叶与第一叶和第二叶有显著性差异。四种甾醇酯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其中豆甾醇含量在前四叶中近似,在第五叶中含量增加;β-谷甾醇含量呈增长趋势;环阿屯醇和菜油甾醇前四叶呈增长趋势,第五叶含量降低。我们对铁观音叶片甾醇酯含量的日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甾醇酯在一天中的变化趋势为上午降低——下午增加——晚上先降低后增加,即总甾醇酯的代谢情况为消耗——积累——消耗——积累。四种甾醇酯含量变化和总甾醇酯含量变化趋势一致。铁观音叶片甾醇酯合成相关基因CsPSAT1定量表达分析。我们克隆了铁观音的CsPSAT1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应用2-ΔΔCt法计算CsPSAT1基因在叶片成熟过程中表达变化。我们发现:CsPSAT1随着叶片成熟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一叶和二叶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Tukey HSD)。
其他文献
猪流行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一种常见的猪的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初生仔猪腹泻、呕吐、脱水等特征。PEDV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免疫电镜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微量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常规RT-PCR技术,但是这些方法灵敏度低且操作费时,尤其是不能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进而对疫情进行预警。荧光定量PCR(f
学位
凝集素在植物抗病虫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参与调控水稻PTI免疫反应的凝集素蛋白OsMBL1。基于此,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在水稻中筛选出了 OsMBL1的互作蛋白OsGDSL1和OsPIP5K,并且通过pull-down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了 OsMBL1可以和OsGDSL1、OsPIP5K的N端和C端发生互作。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本研究在烟草和水稻细胞膜上均发现了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作物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最新的调查显示每年由小菜蛾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40-50亿美元。化学防治手段由于其对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农药残留和小菜蛾日益严重的抗药性等问题而不被人们所接受。为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通过生境管理改善田间环境来维持自然天敌种群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境管理主要措施之一是通过在田间为自然天敌提供可替代猎物或显花植物来提高其田间控害能力,以降低害虫种群数量。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荚果大小是花生产量构成的重要成分,直接影响花生产量的高低。因此,开发分子标记并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鉴定产量相关荚果性状的QTL,挖掘特异分子标记及相关功能基因,是实现花生高产分子育种的基础。本研究以荚果性状存在较大差异的粤油92与新会小粒杂交构建的F8/F9代包含267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利用SLAF
茶树菇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其多糖具有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的作用;鼠李糖乳杆菌L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作为有益菌能够增强机体免疫、改善胃肠道功能,延缓机体衰老的过程。茶树菇多糖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防止LGG被活性氧抑制,并且提供碳源促进LGG生长,同时作为益生元能够增加益生菌的增殖,从而更好的调节胃肠道功能。本研究在实验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经典的细胞实验,通过
蜂王浆是一种热敏性功能性食品,水分含量高,不易保存,容易腐败变质。目前工业加工普遍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生产蜂王浆干粉,具有能耗大等缺点。因此探索一种新的耗能较低的蜂王浆干粉加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微波真空干燥法制备蜂王浆干粉,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微波真空干燥法生产蜂王浆干粉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蜂王浆干粉及其水溶性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变化和对蜜蜂寿命以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十九大报告还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地区主要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信贷资金作为一种资源也具有着稀缺性,将信贷资金投向效率更高的领域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不断提高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成为农村信用社一项重要的金融使命。农村信用社信贷资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Mitford cv.Pubescens)是最为广泛种植的竹子,占所有竹类种植面积的70%左右。在条件适宜时,毛竹笋最快可以在一天内伸长1米,历时45-60天就可达到最终5-20米的高度。因其速生、高产的特征,成为中国东南地区最重要的非木质森林资源,具有极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通过基因组、转录组及蛋白质组数据分析了影响毛竹速生的可
植物衰老是由基因控制并受内外环境影响和诱导的一种自然衰退和死亡过程,其发生的早晚对农作物生产影响巨大。本论文对植物中特异和广泛存在的一类单链DNA结合转录因子WHIRLY小家族成员WHIRLY2(WHY2)在叶片衰老调节中的分子和细胞功能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细胞器分离以及蛋白免疫印记方法检测WHY2随叶片衰老不同阶段在细胞器和细胞核中的分布和含量变化,发现WHY2在拟南芥莲座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