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结构理论是企业金融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自MM定理以来,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对“资本结构之谜”的探索。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试图从理论上解释企业选择某一特定资本结构的主要原因,解释企业资本结构与市场价值及其管理行为的内在关系,为企业资本结构决策和投融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资本结构的决定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将这些因素综合到一个统一的模型中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在众多的开创性工作中,有两条基于均衡思想的思路最值得关注:一是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的思路,二是从静态均衡到动态均衡的思路。本文的目的是从均衡思想的角度对资本结构理论展开探讨。基于均衡思想的视角,本文的基本逻辑框架和主要结论是:首先,以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为线索,简要回顾和评析了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流派及其观点。以MM定理为界线,把资本结构理论分为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论。以不对称信息的应用为标志,把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分为旧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不是旧资本结果理论的简单沿袭,而是在旧资本结构理论不同流派争论不休、缺乏共识的理论背景下,把传统资本结构的权衡难题转化为结构或制度设计问题,从而给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分析方向,提供了新的诠释。其次,创新性地从均衡思想的角度回顾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脉络,主要从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两个方面考察了均衡思想在资本结构理论中的运用和体现。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均衡思想被广泛应用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资本结构理论中的均衡思想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资本成本与资本收益的均衡,即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看,当资本的成本等于资本的收益时,资本结构得以确定;二是与资本结构利益相关者均衡,即资本结构是各方进行利益博弈的结果。这两条线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前者是传统和旧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主线,后者则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研究资本结构理论的重要特征。再次,在一般均衡思想的思路下,重点考察资本市场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资本市场是资本的来源,显然要影响资本结构。因此,建立一个包括企业、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在内的分析框架对资本结构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资本市场一般均衡的资本结构模型,运用这个模型着重分析了企业、银行中介和证券市场投资者之间的一般均衡对资本结构的意义。最后,用直观和回归分析两种方法对上述分析框架的假设和结论进行了实证和检验。结果发现,资本市场的均衡对资本结构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当银行业竞争度较高时,企业的业绩与财务杠杆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当银行业竞争度较低时,企业的业绩与财务杠杆成正向关系。当银行的中介成本较高时,高风险的企业发行股票;随着风险的下降,企业的融资倾向于银行信贷;当风险很低时,企业将用证券的方式融资。而当中介成本足够小时,随着企业项目风险的下降,企业的证券融资融资比率增加,银行融资比例下降。企业的资本结构与自有资本密切相关,随着超额自有资本的增加,企业的股票融资能力增强。当然,本文还存在很多局限和不足。第一,本文对资本结构理论中的均衡思想的考察还是粗糙的和不完善的。第二,本文仅仅从资本市场一般均衡的角度考察资本结构的选择和形成,而没有从动态均衡的角度做出尝试。第三,本文的模型没有具体区分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因此不能给出一个比较精确的资本结构。第四,由于样本数量和范围有限,我们的检验只对选取样本有效,对于其他样本的有效性还值得进一步考察;在计量模型的设计中没有考虑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另外,回归分析本身只是表明变量之间存在统计上的相关性,而相互之间是否具有相应的因果也存在不确定性。对于以上不足之处,将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探索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