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HCC患者血清HBsAg与AFP水平的相关性,观察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21RAS、PIK3CA、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PIK3CA基因9、20外显子在肝癌组织中的突变。明确HBV感染与AFP水平的关系,以及AFP与RASPIK3CAAKT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试图揭示乙肝病毒感染与AFP水平的关系,以及AFP水平与RASPIK3CAAKT信号通路之间的作用关系与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并通过对PIK3CA基因突变的检测,进一步明确PIK3CAAKT信号通路异常与HCC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二科自2006年7月~2009年10月住院治疗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癌石蜡包埋组织、新鲜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共80例,并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HCC,术前未接受放化疗的病例。(其中石蜡组织标本50份和新鲜组织标本30份,共53例合并HBV感染);所有标本取自典型病变部位,新鲜组织标本取下后,立即置于液氮中冷冻备用。用免疫组化Elivison二步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21RAS、PIK3CA、P-AKT的表达。用石蜡组织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石蜡组织DNA,用酚氯仿法提取新鲜肝癌组织DNA,使用引物设计软件设计PIK3CA基因9、20外显子编码区域引物,PCR扩增产物测序,并比对Gene Bank中此基因标准序列,查找突变位点。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HCC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AFP具有的相关性,血清HBsAg阳性的HCC组其AFP阳性率大于血清HBsAg阴性组(P<0.05)。(2) P21RAS、PIK3CA、P-AKT蛋白在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有差异。其中:P21RAS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平均灰度值分别是137.16±2.75和146.32±2.91(P<0.05);PIK3CA在两组标本的平均灰度值分别是138.62±3.94和151.42±1.78(P<0.05);P-AKT的平均灰度值分别是141.38±3.19和153.47±2.78(P<0.05)。三者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3)80例肝癌和对应癌旁组织,PCR产物测序成功72例。检测发现8例癌组织PIK3CA基因序列发生碱基改变,其中,第9外显子E542K(G1624A)2例,E545K(G1633A)3例;20外显子H1047R(A3140G)3例。结论: HBsAg阳性HCC患者血清AFP阳性率高于HBsAg阴性HCC患者。P21RAS、PIK3CA、P-AKT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P21RAS、PIK3CA、P-AKT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血清AFP水平呈正性相关。在肝癌组织中发现PIK3CA基因9外显子E542K、E545K和20外显子H1047R突变。结果提示HBV感染促进血清AFP升高,AFP通过影响RASPIK3CAAKT信号通路促进HCC的发生。PIK3CA基因热点突变与HCC的发生及预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