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探讨应用经椎间孔入路与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差异,从而为临床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8年11月年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患者65例,其中34例患者手术采用经椎间孔入路,31例患者手术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对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进行记录,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的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探讨应用经椎间孔入路与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差异,从而为临床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8年11月年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患者65例,其中34例患者手术采用经椎间孔入路,31例患者手术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对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进行记录,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的跟踪随访并完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第三天复查CT,用计算机软件分别测出术前和术后复查CT上侧隐窝狭窄面积,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侧隐窝狭窄面积。手术均为同一人完成,统计学资料及评估均为同一人完成。统计数据利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均随访3月,年龄、性别、VAS疼痛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3月VAS疼痛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经椎间孔入路组术前与术后狭窄面积分别为52.42±8.42mm~2、6.74±1.42mm~2,术后与术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经椎板间隙入路组术前与术后狭窄面积分别为51.46±6.72mm~2、6.88±1.38mm~2,术后与术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经椎板间隙入路组与经椎间孔入路组相比显著缩短手术时间[(52.35±17.54)min vs(65.45±15.24)min,P<0.05],显著减少X线透视次数[(4.65±2.54)次vs(11.65±6.48)次,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与经椎板间入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且短期临床疗效相近,两组手术入路均能在镜下使用磨钻、椎板咬钳等工具进行侧隐窝的扩大减压,术中减压范围相当。经椎板间入路较经椎间孔入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其他文献
光明网6月10日刊登马青的文章说,据媒体报道,广西未婚女子苏女士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被结婚"又"被离婚"后,涉事的河北省保定市唐县民政局主动联系当事人苏女士,称将办理撤销
微地震监测技术作为一种动态、实时、三维立体的重要安全监测手段,在矿山开采、隧道施工、水利压裂等工程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震源定位作为微地震监测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一直
缅甸语是缅甸联邦的通用语,使用的人口约有五千四百万,缅甸语和汉语一样是一种孤立语类型的语言,同时也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由于这个特点,它的构词形式基本上有单纯词和合成
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致力于寻求更多的计算能力,更多的存储能力和更快的处理速度,但小型自动化设备却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部分。具有数据处理,数据存
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柔性电极的制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持形变过程中柔性电极内活性物质与柔性基底的牢固结合是柔性电极制备技术中急需攻克的难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进步。与之相对应的,对纳米材料的检测分析技术也同步提升。其中一种非常灵敏的检测技术就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简称SERS)技术,这种技术的高灵敏度体现在它的检测可以达到分子级别。目前SERS基底使用较广泛的还是发展相对成熟的贵金属基底(如金、银),但贵金属基底的成本与稳定性尚有待提高
多孔有机聚合物因其表面容易修饰多种化学官能团,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低的骨架密度等特性,在药物缓释、能源储存、气体分离、催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过去十几年来,
目的:研究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的特点;研究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大鼠睾酮、雌二醇、催乳素的影响;探讨健脾止动汤治疗TS可能的机制,为健脾止动汤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32只雄性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脾止动汤组、硫
"云"庭审是由现代信息化建设衍生而来的产物,是"智慧司法"建设的有效尝试,尤其在面临重大疫情与公共危机导致诉讼主体难以同时处于同一物理空间的情形下,"云庭审"则凸显出了
无线电频谱是一种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像土地和矿产资源一样,是不可再生的,由于各种快速发展的通信业务对频谱的需求增大,频谱资源匮乏问题越来越明显。无线电监测是保障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