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它被认为是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个十分复杂、倍受地球科学家及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地区。在不同时期下的科学技术水平对该地区的研究和成果产生一定的局限性。现代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GPS定位技术的出现,使得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实时测量成为可能。随着GPS定位精度的不断改善和提高,GPS技术也就成为实现水平形变监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从而,给大范围的形变场模拟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不可缺少的检验资料。在形变场的建立和模拟上,国内外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并用各种不同的模型和方法去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南部青藏高原的地质地理条件,运用位错理论与GPS速度场,对其进行模拟研究及对比分析,获得了一些有意的结论和认识。 本文首先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地质构造及背景,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参考基准的GPS速度场,比较分析了速度场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得出了青藏高原块体运动速度的不一致性。 论文通过对位错理论的学习与分析,结合青藏高原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提出运用位错理论模拟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及其周边地区的优势和可行性。 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形成青藏高原南部构造格局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这一条正-右旋走滑断裂带进行分析研究,并运用C++进行程序设计,结合GMT(genedc mapping tools)软件功能及该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青藏高原南部进行解算与模拟,将模拟结果与GPS速度场进行对比和分析,显示出了模拟速度场较好的效果。 对上述青藏高原南部的模拟速度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青藏高原南部的总体运动趋势和形变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