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建立博尔纳病病毒(BDV)荧光定量套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FQ-nRT-PCR)检测方法,为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 BDV奠定基础。并探讨 BDV 感染与人类某些神经精神疾病及中枢神经肿瘤之间的关系。为 BDV 感染性疾病的可能爆发流行提供预警,同时也为某些神经精神疾病的病因学诊断及其防治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方法:   1、根据 BDV p24 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将PCR 扩增的 BDV p24 基因片段克隆入载体,重组质粒经筛选、鉴定后,作为阳性模板,用于标准曲线的制定和样品检测,从而建立检测 BDV的 FQ-nRT-PCR 方法。   2、用已建立的 FQ-nRT-PCR 检测 158 份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其中原因未明的病毒性脑炎 62 例、多发性硬化 20 例、吉兰-巴雷综合征 15例(急性 12 例、慢性 3 例)、帕金森病 12 例、阿尔茨海默病 2 例、精神分裂症 31 例和情感障碍 16 例]和 112 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 BDV p24 基因片段。并进行分子克隆和测序分析。   3、用 FQ-nRT-PCR 检测 60 例经病理确诊的人中枢神经肿瘤组织?本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39870252)                    4<WP=10>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生 徐平 导师 谢鹏 教授(其中脑膜瘤 18 例、胶质瘤 15 例、垂体腺瘤 12 例、血管母细胞瘤 3例、听神经瘤 2 例、小脑髓母细胞瘤 2 例、脑转移性乳头状瘤 1 例、 脑囊肿 2 例、神经鞘瘤 2 例和脊膜瘤 3 例)和 14 例正常人脑组织中 BDVp24 基因片段。    结果:    1、应用重组质粒制作的定量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 0.998,建立了检测 BDV 的 FQ-nRT-PCR 方法。    2、所有 PBMCs 样本 BDV p24 基因片段 FQ-nRT-PCR 检出率为3.3%,其中神经精神疾病组检出率为 5.7%,对照组为阴性。疾病组 BDVp24 基因片段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性脑炎组阳性率(4.8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吉兰-巴雷综合征(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组阳性率(6.67%)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为阴性,而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患者 BDV 检出率高达33.33%;帕金森病组阳性率(17.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阳性率(9.6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和情感障碍患者及对照组均为阴性。    3、病毒性脑炎、帕金森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检出的 BDV p24 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一致,与马的 BDV 标准病毒株序列同源性为 95%-98%。与C6BV株比较在3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nt 1658 T→C, nt 1667A→G, nt 1670 C→T,突变率 3%);与 BDV/MDCK 株比较在 2 个位                  5<WP=11>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生 徐平 导师 谢鹏 教授点出现突变(nt 1673 C→T, nt 1676 T→C,突变率 2%);与 strain V株比较在 4 个位点出现突变(nt 1649 T→C, nt 1670 C→T,nt 1673C→T,nt 1694 A→G, 突变率 5%)。而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其相应序列变异较大,与马的 BDV 标准病毒株序列同源性为 92%-94%。与C6BV 株比较在 6 个位点出现突变(nt 1641 C→T, nt 1648 A→G, nt 1655C→T, nt 1658 T→C, nt 1667 A→G, nt 1670 C→T,突变率 7%);与BDV/MDCK 株比较在 5 个位点出现突变(nt 1641 C→T, nt 1648 A→G,nt 1655 C→T, nt 1673 C→T, nt 1676 T→C,突变率 6%);与 strain V株比较在7个位点出现突变(nt 1641 C→T, nt 1648 A→G, nt 1649 T→C,nt 1655 C→T, nt 1670 C→T,nt 1673 C→T,nt 1694 A→G,突变率 8%)。但所编码的氨基酸都没有改变。    4、FQ-nRT-PCR 检测人中枢神经肿瘤组织中 BDV p24 基因片段阳性率为 6.67%,其中脑膜瘤 16.67%,胶质瘤 6.67%;而其他肿瘤和正常人脑组织均为阴性。人中枢神经肿瘤组织 BDV p24 基因片段阳性率高于正常人脑组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1、FQ-nRT-PCR 检测 BDV p24 基因片段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简便和快捷等特点,实行闭管操作,杜绝了扩增产物污染导致的假阳性问题,检测结果用拷贝数来表示,有利于标准统一,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2、本研究证实存在 BDV 感染所致的病毒性脑炎,初步建立了 BDV                             6<WP=12>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生 徐平                导师 谢鹏 教授人类感染模型。  3、BDV 感染与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的发病可能相关。  4、BDV 感染与帕金森病的发病可能相关。  5、BDV 感染与精神分裂症发病存在相关性。  6、本研究不支持情感障碍、多发性硬化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与BDV 感染有关。  7、感染人类的BDV存在基因多态性,并可能和疾病发生类型相关。  8、人中枢神经肿瘤中存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