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IO下天文数据采集和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is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宽带脉冲星观测中,普遍采用万兆以太网作为底层网络环境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而传统的基于SOCKET的网络编程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后端对海量高速观测数据包的实时接收、解析和处理的性能要求。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用户空间态的网络IO以及NUMA架构下GPU/CPU异构并行技术,来提高脉冲星观测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采用用户态空间的网络IO技术,实现基于用户态的高效精简的TCP/IP网络协议栈,并结合当前普遍采用的基于通用CPU/GPU计算平台的脉冲星数据处理管线模式,充分运用多核环境和GPU环境的并行计算能力,来解决观测数据的采集、解码等实时处理的实际需求。然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针对脉冲星万兆以太网观测环境下数据包的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通用框架,从而屏蔽底层实现细节,为天文学家提供高效易用的编程模式。本人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对Linux系统下基于TCP/IP协议栈的网络数据报文的接收处理流程进行分析,从Linux内核、网络驱动、系统架构等方面入手,对高IO下影响和限制数据包可靠接收的瓶颈因素进行了逐一归纳;2.在分析内核协议栈报文处理流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用户态、零拷贝等新思想和新技术,分析其原理。对目前主流的用户态、零拷贝技术进行横向测试对比,选用其中较为流行而且成熟的DPDK技术进行深入研究;3.基于DPDK技术进行编码,实现了高效可靠的脉冲星观测数据接收存储系统。同时实现了基于用户态的高效精简的协议栈;4.在数据无丢失接收的基础上,使用零拷贝内存地址映射避免数据包在CPU/GPU之间的拷贝,以及使用DPDK+CUDA协同工作,对DPDK观测数据使用CUDA进行实时处理。5.对基于DPDK+CUDA的脉冲星观测数据接收处理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并分别与基于Linux内核协议栈的数据包接收和基于CPU的处理进行性能比较与分析,论证其性能优势。同时也为下一步工作制定计划。
其他文献
在造林绿化工作与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下,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迎来了新的契机。我国素有平原建城的传统,平原和山区交界的浅山区是控制城市扩张发展的敏感地带,同时也是乡村建设的热点区域,很多山前城市已经开展了围绕浅山区保护与建设的研究。郊野公园理论的发展以及城市郊野公园环的规划也为浅山区村镇绿地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本文着眼于浅山区与郊野公园的概念耦合之处,探索基于造林绿化工程开展的“浅山郊野公园”建设
在总结综合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的经验基础之上,整理了现场调试步骤及注意事项。现场调试按时间大致分为前期准备阶段、调试阶段、试运行阶段、调试收尾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主要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务院也加大了对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道路的建设以及地下的建设也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如地下各种管道的铺设、道路的建设等。这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但实现了各类信息资源的全球共享,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社会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非经营性项目领域得到了广泛
近二十多年来,混沌理论已经逐渐步入成熟阶段,人们在理解产生混沌现象的原因之外,更希望能够控制混沌现象,并将混沌利用到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混沌控制。
近年来,高考英语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且特别注意语言材料的交际性和时代性.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放射治疗的发展。随着医学图像处理和分析的不断进步,放疗的肿瘤精确定位和跟踪、治疗设备的精确摆位也在不断改进,这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