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人际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是青少年人际交往教育领域和压力及压力应对理论中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对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而对中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人际压力、人际压力应对策略三者关系的研究更为缺乏。对人际交往效能感与人际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要求。它有助于青少年调控人际压力,拓展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应用,同时有助于人际压力应对心理机制的研究。 本研究遵循“理论分析—研制工具—实际测量—研究特点及关系”的研究思路,在已有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基础上,编制了“中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问卷”,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了中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结构,并探索了其发展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运用已有的中学生人际压力及人际压力应对策略问卷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不同人际交往效能感组别的中学生在人际压力、人际压力应对策略上的差异及三者间的关系结构模型,提出人际交往效能感在人际压力与人际压力应对策略之间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中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结构主要由信任感、自信心、情绪调节效能、主动性组成。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问卷”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2.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家庭来源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差异。年级差异表现为从初一至初三个体的人际交往效能感呈下降趋势,初二是一个关键期;从高一到高三则呈现出随年级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高一是个关键期。家庭来源差异表现为来自城市的学生其人际交往效能感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差异表现为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分别好于专制型、放任型。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学校性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