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恩施州宣恩县普通高中的文化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宣恩县普通高中当前的文化史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学生家庭、学生和教师五个方面。调查中反映出宣恩县的学校硬件设备和管理方面都还有待改进,而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方面对学校、教师的评价大都以高考升学率为标准,这些都不利于文化史教学方式的转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不敢贸然尝试、创新。宣恩县普通高中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父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家庭对学生的文化熏陶不足,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又少,因此学生的文化史相关背景知识积累的最主要渠道只能是学校,相关知识积累非常有限,这既增加了文化史教学的难度,也降低了学生对文化史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把握不够、自身的文化史积累有限等因素,教师在文化史教学中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探究,排除家庭、学校的硬件、管理等这些暂时无力改变的因素,仅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看,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都是要落实到教师如何教上。笔者以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从这样几个方面改进: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增加自身的文化史积累,提升专业技能;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文化史的兴趣:转变教学观念;以学习目标和学情为依据确定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方法;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渗透学习方法,以教促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试图以新课程理念贯穿文化史课堂,进行了一节课的实践探究,并在实践后反思了本次实践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最后,笔者认为在文化史课堂上还应注意这样几点:注意突出文化史的人文性;在文化史课堂上应适当营造“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文化史与政治、经济史的联系性;注意文史结合;注意历史文化的现实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