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动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不同语言或语言变体之间的接触日益增加。作为因持续不断的语言接触而产生的语码转换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迈尔斯·司各滕的标记模式理论框架下,本文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动机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亚各布逊的理论,语言是一套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只有人类才能对该系统进行创造并用它来表达客观世界。通过语言,说话者不仅能够表达一定的含义,并且能够使其交际目的在会话含义中得到体现。由于交际目标的引导,说话者可被视为一定程度上的理性行为者。因此,语码转换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语码转换能够传达高于指称意义的含义。语码转换是由说话者的社会心理动机激发和指引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非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频繁出现。在本文中,教师语码转换现象被定义为一种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进行的非标记性语言选择和教学策略。本文定性研究部分主要利用课堂观察、录音和访谈等方式分析了英语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的特征和各种社会心理动机。定性分析显示,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主要出于以下几种动机:避免表达含糊、填补词汇空缺、转换话题、强调、引发幽默效果、准确翻译、显示社会身份、总结归纳和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等。基于对定性研究结果的认识,作者提出如下假说: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英/汉语码转换的使用是切实可行的,母语和目标语的平衡使用有利于外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定量研究部分利用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师语码转换策略的评价和接受程度。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现象持肯定态度;学生普遍对出于如下四种动机的语码转换接受程度较高:用于准确翻译、用于强调、用于引发幽默和便于使学生理解接受的语码转换。调查结果验证了定性部分提出的假说。本研究结论有助于正确认识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现象,作为一种理性的言语选择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选择地正确运用语码转换策略,使课堂语码转换在正确引导下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基于条件有限,本研究的结论还不够成熟,有待于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来进一步论证。
其他文献
以营养期和结荚期苜蓿为原料,采用酶法水解淀粉、蛋白质提取膳食纤维的方法,探讨苜蓿中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膳食纤维作了生理特性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营养期苜蓿膳
三江平原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冲积形成的低地平原,是我国乃至世界沼泽湿地集中分布且面积最大的湿地区域,在亚洲甚至全球有着重要的位置。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三江
本文对α-生育酚及α-生育酚醋酸酯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α-生育酚的制备包括以含量为52.3%的混合生育酚为原料制备非α-生育酚甲基胺盐以及非α-生育酚甲基胺盐的氢解还原
“为迁移而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特点。认知心理学认为: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与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之间所发生的相互影响。阅读向写作迁移,是一种知识和技能
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中间体。环己烷氧化是目前工业上制取环己酮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分子氧的动力学惰性,使得这一过程在工业上需要严苛的条件,而且反应选择性不高(
制造业始终在探索零件产品的低成本加工方法和对现存工艺的高效率利用与改进,高速切削加工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淬硬钢等高硬度材料切削加工的重要手段。
目的:分析探讨人工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在复杂膝关节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03年5月至2006年10月,应用Endo-Model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对复杂膝关节病变行关节置换手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存是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以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为切入点,核心问
建立了一种基于石墨烯修饰的分子印迹膜丝网印刷电极快速检测烟草样品中苯霜灵的电化学分析法。利用石墨烯的信号放大作用,结合分子印迹技术,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苯霜灵(Be
针对高阶QAM信号接收解调中的均衡和载波恢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指数迭代的均衡与载波恢复联合处理算法,在存在载波频偏情况下,联合实现盲均衡和载波恢复。利用超指数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