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片作为符号资源的一种,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理解图片背后的意义,如何培养媒介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图片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告,漫画,建筑等方面,而对于新闻纪实性照片的研究十分有限。 基于韩礼德(1994)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视觉语法(Visual Grammar,简称VG)在解读图片的意义潜势方面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框架,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视觉语法(VG)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语法依据,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与此同时,意义的建构离不开人类对概念的认知系统,思考和行为的表现方式既可以是语言形式也可以是图像形式,因此将图片隐喻理论(pictorial metaphor theory,简称PMT)引入视觉语法体系能更好地提供人们对图片中概念认知的理论解释,弥补视觉语法缺乏理据这一缺陷。 本研究结合Kress和van Leeuwen(1996)的视觉语法(VG)和Forceville(1996)的图片隐喻理论(PMT),运用系统功能多模态分析方法(SF-MDA),从动作、摄影方式、空间定位三方面对美国《纽约时报》新闻话语中的纪实性图片进行分析,期望探究图片隐喻意义的构建过程。 本研究具体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新闻纪实类照片的视觉表征主要以何种方式呈现?2、这些方式是如何实现图片意义构建的?3、为什么呈现方式相同或不同?是否受文本语类的影响? 研究发现:新闻纪实类照片的图片隐喻表征方式比广告,卡通,绘画等更为隐秘,主要通过(1)结合替代和(2)分离并置两种方式来实现意义建构;同时,图片中的意义潜势随着语类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呈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