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感染又称为小鹅瘟,自1956年在江苏扬州被首次发现以来,该病对鹅、鸭等水禽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2015年,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樱桃谷鸭首次分离到一种独特的GPV相关病毒,即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与早期分离的经典GPV相比,宿主被NGPV感染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特点。近年来,GPV广泛流行且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与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等水禽细小病毒混合感染后发生的基因重组,如番鸭小鹅瘟病毒(Muscovy duck goose parvovirus,MDGPV)、鸭源鹅细小病毒(Duck goose parvovirus,DGPV)等多个流行分支。因此,掌握GPV的流行情况并建立合适的检测方法,对于小鹅瘟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1小鹅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VP基因遗传进化分析2017~2019年,在江苏、安徽、广东及山东等省采集疑似GPV感染的水禽组织病料50份。经鹅胚进行病毒分离并通过PCR鉴定,成功获得了 14株GPV,包括11株经典GPV、2株MDGPV及1株NGPV。从宿主分布上看,经典GPV均分离自雏鹅;MDGPV均为番鸭来源,NGPV分离自雏鸭。从季节分布上看,GPV在春季和冬季呈现较高的分离率。14株GPVVP基因扩增后进行测序分析,并对结构蛋白VP1、VP2、VP3进行了分子进化与系统发生分析。结果显示,14株分离株在VP1、VP2、VP3基因进化树中均属于GPV分支,但又均呈现按宿主、地域差异分布于不同的亚分支,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江苏扬州及安徽地区的分离株均属于经典GPV亚分支,而2株广东分离株X1和X2属于MDGPV亚分支,1株山东分离株X7则属于NGPV亚分支。通过RDP4重组分析软件,X1和X2 GPV分离株在VP基因检测到重组事件,均以GPV-Yan-2为主要亲本,以MDPV-89384为次要亲本,均在VP基因1-702bp和1833-2199bp存在重组现象,GPV-Yan-2为中国经典GPV毒株,MDPV-89384是法国经典MDPV毒株,证实VP基因簇内的基因重组,对中国大陆GPV和MDPV株系VP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了解提供依据。2小鹅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从经典GPV、MDGPV、NGPV进化分支中各选取1株代表性分离株,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筛选出7株抗GPV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 1H3、1D4、2C8、3G10、2F11、6F12、6H3,抗体亚类依次为 IgG2α、IgG2α、IgG2α、IgG2b、IgG2b、IgG2b、IgG2b。将杆状病毒表达的VP3抗原免疫进行浓缩纯化经甲醛灭活后免疫小鼠,筛选出4株抗GPVVP3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 1A5、1H5、4H5 及 5C7,抗体亚类依次为 IgM、IgM、IgM、IgG1。1H3 和5C7与GPV尿囊液western-blot上有阳性条带。选取效价高、稳定性好的2F11株和5C7株单抗,经ProteinG亲和层析柱纯化后浓度分别为1.2mg/ml和6mg/ml。以2F11作为捕获抗体,用兔抗GPV阳性血清作为检测抗体,建立了用于检测GPV抗原的夹心ELISA方法。以5C7作为捕获抗体,加入定量抗原后,再加入待检血清,建立了检测GPV抗体的夹心ELISA方法,本研究所建立的夹心ELISA方法阴性对照样品的OD值更低,显示出了更好的特异性。综上,本研究成功分离获得14株GPV,分属于经典GPV、MDGPV和NGPV进化分支;制备了 11株针对GPV的单抗,并分别建立了检测GPV抗原和VP3抗体的夹心ELISA方法,灵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