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TIME-EA4进化及昼夜节律生物钟基因的克隆、进货和反馈环路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ue73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Bombyx mori)是卵滞育性鳞翅目模式昆虫,其滞育卵的活化与滞育发育时间间隔测定酶酯酶A4密切相关。TIME-EA4具备稳定的Cu/Zn SOD活性和只在卵滞育末期出现的生物钟测时功能瞬时酯酶ATPase活性。昼夜节律是最普遍的生物节律现象,受遗传生物钟基因调控,而家蚕的卵滞育是其对昼夜节律授时因子(温度和光照等)响应的一种现象,这为我们研究家蚕昼夜节律生物钟基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为了深入研究家蚕TIME-EA4的分子作用机制,本文首先从蛋白质分子进化角度研究了TIME-EA4双重酶活性的发生机制;同时为了进一步研究TIME-EA4生物测时与昼夜节律生物钟信号途径的关系,本文克隆、分析和初步整合了家蚕昼夜节律生物钟基因反馈环路。   本文首先克隆了17个物种的Time-ea4同源基因Time-likes,从NCBI中获得17-20个物种的Cu/Zn SOD、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蛋白序列,通过比对、MOTIFS、进化踪迹、位点扫描、聚类等方法系统的分析了TIME-EA4的分子进化。同时,通过RT-PCR和RACE方法克隆了家蚕昼夜节律生物钟基因Bmcry1与Bmcry2的全长cDNA序列,电子克隆(in silico cloning)了Bmvri,Bmcyc,Bmtim2,Bmpdp完整的ORF序列,以及Bmclk基因的ORF片段。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基因及其表达产物进行了结构分析、染色体定位和系统的分子进化分析,最后根据这些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结构特征结合现有的数据资源,初步整合了家蚕昼夜节律生物钟反馈环路。结果如下:   ⑴家蚕TIME-EA4起源于Cu/Zn SOD。家蚕TIME-EA4及多物种中其同源蛋白(TIME-Iikes)都与Cu/Zn SOD的序列相似性较高(33%~100%),属于Cu/Zn SOD超家族,都具有Cu/Zn SOD特征序列(SOD_CU_ZN_1和SOD_CU_ZN_2motifs)。TIME-EA4具有稳定的Cu/ZnSOD活性和Cu/Zn离子结合位点,进化踪迹分析显示TME-EA4的重要氨基酸残基(coverage<25%)的91.2%都用来维持与Cu/Zn SOD的序列一致性。在选取的非昆虫物种中,TIME-like就是该物种的Cu/Zn SOD,而在一些昆虫物种中TIME-like是有别于Cu/Zn SOD蛋白。根据进化史,自从有光合生物,就有Cu/ZnSOD的结论,本文仅在昆虫中找到TIME-EA4和TIME-likes,说明TIME-EA4比Cu/Zn SOD出现得晚,因此推测家蚕TIME-EA4起源于Cu/Zn SOD。   ⑵家蚕TIME-EA4是一种新型酯酶。家蚕TIME-EA4最初是通过酯酶分离纯化方法获得的一种酯酶,能够被酯酶特异性染料着色,其N-末端有ATPase结构域,是发挥时间间隔测定功能的位点。TIME-EA4与Cu/Zn SOD的Cu/Zn离子绑定位点在氨基酸残基组成、极性和接触原子等方面存在着差异。TIME-EA4除具有Cu/Zn SOD功能位点外,还具有酯酶的功能位点。家蚕TIME-EA4和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的TIME-like(Bm-TIME-like)与酯酶进化距离较近,其他4个昆虫物种的TIME-likes与酯酶和非脊椎动物的Cu/Zn SOD聚为一大类。推测TIME-EA4(TIME-likes)是起源于Cu/Zn SOD的新型酯酶,在不同的昆虫物种中,TIME-EA4(TIME-likes)以不同速率向酯酶进化,家蚕由于数千年的人工驯化加速了这一进化过程。   ⑶家蚕具有两类昼夜节律核心钟基因Bmcry1与Bmcry2。通过电子克隆、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家蚕Bmcry1与Bmcry2全长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2166 bp和2389 bp(HM747059和HM747060),拼接了全基因序列(HM747057和HM747058)。Bmcry1基因具有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Bmcry2具有9个外显子,8个内含子。染色体定位表明Bmcry1和Bmcry2分别位于17号和15号染色体。同源建模获得了BmCRY1和BmCRY2蛋白的三维结构,其FAD入口大而深,与CRY不结合嘧啶二聚体相符:BmCRY1和BmCRY2表面多为负电荷,只在FAD入口位置有正电荷富集。多序列比对、蛋白质基序、功能域、聚类分析等结果显示,BmCRY1和BmCRY2分属昆虫CRY1和CRY2,与柞蚕(Antheraea pernyi)等鳞翅目昆虫CRY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家蚕的2类CRY与其他昆虫CRY相似,都具有DNA光解酶和FAD结合功能域,但保守位点和基序位点不同。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家蚕CRY1和CRY2的分子进化机制和功能创造了条件。   ⑷家蚕昼夜节律生物钟基因的挖掘与反馈环路的初步整合。克隆了家蚕Bmvri,Bmcyc,Bmtim2,Bmpdp完整的ORF序列及Bmclk基因的ORF片段。基因结构分析和染色体定位表明:Bmvri基因具有2个外显子,1个内含子,位于家蚕的第27号染色体的nscaf3072上;Bmpdp基因具有7个外显子,6个内含子,位于家蚕第1号染色体的nscaf2734上;Bmtim2基因具有21个外显子,20个内含子,位于家蚕的第9号染色体的nscaf3048上;Bmcyc基因具有10外显子,9个内含子,位于家蚕第1号染色体的nscaf2734上。Bmpdp与Bmcyc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同一个nscaf上,只是具体位置有差异。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家蚕VRI、PDP、PER、TIM1、TIM2和CYC分属昆虫相应蛋白组群,同纲目昆虫同源蛋白进化距离较近,符合它们的亲缘关系。无论是进化距离还是功能域,昆虫TIM2都与脊椎动物TIM1相近,可见脊椎动物TIM1在昆虫中的真正同源蛋白是TIM2,不是TIM1。   ⑸功能域和MOTIFS分析表明,BmVRI和BmPDP蛋白的DNA结合功能域氨基酸序列很相似,推测它们可以结合相同的DNA序列,即Clk基因的启动子。BmPER和BmTIM(TIM1和TIM2)都不具备DNA结合位点,但它们都具有蛋白质互作基序位点,可知PER和TIM可通过蛋白质互作实现信号传感。BmCYC除具有蛋白质互作基序位点(bHLH、PAS、PAC)外,还具备转录激活功能域,且高度保守。家蚕基本具有果蝇(Drosophila)所有昼夜节律生物钟基因的同源基因,根据这些基因表达产物的结构特征结合现有数据资源,初步整合了家蚕昼夜节律生物钟反馈环路,它结合了果蝇和大红斑蝶(Danaus plexippus)反馈环路的特点,它们的核心生物钟基因转录.翻译反馈环路是很保守的。
其他文献
组织工程学是一门将细胞生物学和材料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组织工程学通过将种子细胞种植于仿生支架材料上,并在体外培养增殖,在形成新的组织后植入受损部位,从而达到修复和
水稻产量的形成是源器官产生的同化物输送到库器官中固定下来的结果。籽粒发育的物质来源主要有两个:抽穗前水稻植株中储藏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和抽穗后冠层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同化物。为了深入了解NSC各组分在水稻体内的含量差异及它们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本研究利用533份核心种质对水稻糖分含量进行系统考察并对表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此外,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剑叶长宽影响同化物合成,基于之
为开发具有重金属修复能力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从湖南省临湘市忠坊镇锌污染水稻田中分离了一株具有锌抗性的细菌,命名为TBZ30T,我们发现该菌株对Zn2+中有较高抗性(MIC=3mM),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