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腰椎融合术后患者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症状,由于患者卧床且长时间不排便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术中麻醉类药物的应用、伤口镇痛、术后长时间卧床导致胃肠蠕动减缓,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除体外而引发一系列胃肠不适症状;而且大多数患者对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危害认识不到位,其关注点放在了疾病的恢复上,忽略了这类术后的并发症比疾病本身带来的危害性更大。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腰椎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就成为临床上颇为重视的一个问题。目的:通过采用中医特色穴位疗法(穴位叩击联合耳穴压贴)对腰椎融合术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情况进行临床研究,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干预对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早期快速康复的作用重要性及临床意义,为腰椎融合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寻找快速且有效的中医护理特色技术,也为腰椎融合术后快速康复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骨一脊柱专科,腰椎融合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将符合标准的70例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穴位叩击联合耳穴压贴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各35例。均采用统一的量表采集腰椎融合术后患的者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手术病变节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传统护理和术后中医特色护理运用情况、术后胃肠功能评估、VAS评分、JOA评分等,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学分析并绘制表格、图文等,数据统计分析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照组3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25-81岁,平均(60.74±13.12)岁;观察组3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27-87岁,平均(59.80± 13.83)岁;总平均年龄为(60.26± 13.59)岁。2.两组患者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专科评估疗效方面(JOA、VAS评分),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首次进食时间以及管道拔出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胃肠道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在术后首次通便时间、腹胀痛、恶心呕吐、胃肠道功能总评分方面以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特色护理治疗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腰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各项指标具有明显的优势,无论是从康复周期还是胃肠功能专科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还对腰椎融合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不仅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而且还缩短住院周期,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疗法干预可促进腰椎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临床便于操作,且疗效显著,对腰椎术后快速康复的意义重大。同时,也为推广中医药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把中医“经济、方便、高效”的优势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