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选题旨在通过对支气管哮喘豚鼠模型进行研究,探讨敏咳汤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为临床运用敏咳汤治疗儿童哮喘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将清洁级封闭群幼龄雄性豚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哮喘模型组、敏咳汤大剂量组、敏咳汤小剂量组、地塞米松片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对哮喘模型组、敏咳汤大剂量组、敏咳汤小剂量组及地塞米松对照组豚鼠采用腹腔注射10%卵白蛋白lml致敏,正常对照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1ml代替卵白蛋白腹腔注射。并于注射第14天起,将哮喘模型组、敏咳汤大剂量组、敏咳汤小剂量组及地塞米松对照组豚鼠每天两次(上、下午各一次)置于雾化缸内,用1%卵白蛋白溶液超声雾化10-20秒,激发至哮喘发作(即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呛咳,身体颤抖、点头及伏地现象),连续1周,以建立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雾化。各组均从激发阶段第一天开始给药,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均用2.5ml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2次/日)。其余两组中药组、地塞米松对照组于当天两次激发间隔时间内给药,每次2.5ml(2次/日),连续给药7天。采用 ELISA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哮喘豚鼠血清中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13(IL-13)的含量。 结果:哮喘模型组豚鼠血清中IL-2的含量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IL-13的含量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成功。地塞米松组、敏咳汤大剂量组比哮喘模型组豚鼠血清中IL-2水平升高,IL-13水平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咳汤大剂量组与敏咳汤小剂量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敏咳汤大剂量组疗效优于敏咳汤小剂量组;敏咳汤大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用药疗效无明显差异。 结论:从实验结果来看,敏咳汤可升高哮喘豚鼠血清中IL-2的含量、降低IL-13的含量,提示敏咳汤对哮喘豚鼠的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h2细胞的活化或兴奋Thl细胞的活化分泌,从而调整Thl/Th2的失衡状态,抑制气道的炎症反应,减轻哮喘症状。说明敏咳汤在治疗儿童哮喘方面有显著的疗效,可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