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不能满足正常育儿需求的临床病症。近年来,产后缺乳呈逐渐高发的趋势,产妇产后泌乳障碍,严重影响了世界婴幼儿的纯母乳喂养率,因此产后缺乳作为影响母乳喂养的首要因素,迫切需要我们找到应对产后缺乳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这对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具有重要意义。催乳素是参与乳汁分泌的重要激素,催乳素主要依赖于垂体前叶泌乳细胞的分泌,而植物雌激素可刺激泌乳细胞增殖和分泌催乳素。槲皮素作为植物雌激素中化学结构最接近雌激素的一种天然化合物,已被证明其低毒高效的生物活性。因此本课题通过建立适当的产后缺乳小鼠模型,探讨适宜浓度下,槲皮素对产后缺乳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的探究。方法:设定1.6 mg/kg的溴隐亭给药剂量,构建产后缺乳小鼠的模型;设计不同槲皮素药剂量组,通过观察对产后缺乳小鼠泌乳量的变化,仔鼠窝重的变化,筛选出最佳剂量;设计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槲皮素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溴隐亭、溴隐亭+17α-雌二醇、溴隐亭+槲皮素。分析每日泌乳量和评估仔鼠的生长发育情况,在第十天进行血清及组织器官提取。对乳腺、肾脏、肝脏进行HE染色切片观察组织学变化;通过免疫印迹检测垂体中催乳素、乳腺中β-酪蛋白以及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中催乳素受体的蛋白表达;采用q-PCR检测垂体中催乳素基因和乳腺中乳糖乳脂相关基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脂肪酸合成酶和α-乳清蛋白的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乳腺组织液和血清中的催乳素的浓度,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的水平;体外培养小鼠乳腺上皮原代细胞,并通过MTT试验观察槲皮素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影响机制;结果:验证溴隐亭作为产后缺乳小鼠的造模剂量为1.6 mg/kg;确定了缺乳模型小鼠槲皮素最优给药剂量为50 mg/kg;相比模型组,槲皮素组的乳腺外观和病理切片以及乳腺指数接近于对照组,仔鼠窝增重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槲皮素可提高缺乳模型小鼠的垂体中催乳素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同时也可使血清和乳腺组织中的催乳素浓度有明显的提高。除此之外,槲皮素组可以提高乳腺组织β-酪蛋白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同时可提高中乳糖和乳脂相关基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脂肪酸合成酶和α-乳清蛋白的表达。实验发现槲皮素组和空白组的肝脏、肾脏、子宫和卵巢的相对质量比较和病例切片,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浓度比较没有较大的差异;体外实验证明,槲皮素促进提高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同时也可提高催乳素受体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当阻断Akt通路时,催乳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50 mg/kg的槲皮素可以显著提高产后缺乳模型小鼠的泌乳量;槲皮素可表现出弱雌激素样作用,可通过刺激脑垂体分泌并释放PRL,同时提高血清和乳腺中的PRL水平,使退化的乳腺组织重新发育,促使乳汁合成量的增加;槲皮素可以显著提高乳蛋白、乳糖和乳脂的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乳汁的质量;槲皮素可促进原代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同时增加乳腺上皮细胞膜上PRLR位点,主要与激活AKT通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