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聚居的范围逐渐扩大,已有的平地范围已逐渐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将山地作为场地的情况。所建项目中民居占着较大的比重,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人们更多时候借鉴现代城市建设的经验会多一些,一味地将城市建设经验放到山地民居的建设中去,势必会带来一些方法和实际情况不匹配的问题。如何在山地中合理安排居住建筑这一问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并且在建筑界引起了一定重视。适应山地居住空间的设计应当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详细考虑。在生态资源紧张的现代生活中,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情况下同时考虑建筑物及其建筑群组的低碳、节能、生态特性。如何结合我国现状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低碳节能生态成为了现代建筑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农村住宅中应该充分考虑当代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探索符合我国山地特点的新型农村建设,不单单只是把城镇建设的做法简单地搬到农村去。农村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应结合气候条件、农村地区特有的生活模式、经济条件,采用适宜的建筑形式、节能技术措施以及能源利用方式,有效改善室内居住环境,降低常规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在时间的长河中,居住空间的产生和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物质生活条件没有现在发达的古代,需要在资源不易获取的情况下防潮、御寒、抵御野兽侵扰,为了适应环境居住空间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磨合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最原始的生态自然观。然而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耗量陡然上升,尤其近100年来,能源紧张问题已经是人类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对建筑节能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不断的发现传统民居中蕴含着的朴素节能理念。有着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对如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先通过对山地民居处理方式的概述和总结,以山西东部阳泉地区为例,深入研究其历史人文,经济社会以及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因素,探索民居形制形成原因。进一步列举该地区民居选址、布局、功能安排、空间处理、材料等方面,探寻其建筑特色,深入探析晋东阳泉地区传统山地民居所包含的生态建筑技术。学习传统山地民居处理手法的有利方面,同时,列举出不利于生态节能的不足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得出客观实际的意见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