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D40分子是一个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可以通过增强抗原递呈细胞(APC)的抗原递呈能力来参与免疫应答调节。由于CD40分子广泛表达在B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正常组织细胞表面,同时还异常表达在一系列肿瘤和白血病细胞,以CD40为靶点的肿瘤抗体治疗越发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本实验室以往的研究中,发现特异性表达在一些肿瘤细胞株和新鲜肿瘤细胞上的CD40突变体分子(muCD40)(CAC→CAA,78His→78Gln),该突变位点位于CD40胞外段的第二个富含半胱氨酸的区域,这一区域是CD40与CD40L(CD154)相互作用的重要区域,该突变使muCD40分子与CD40L的亲和力明显下降。在种系的进化过程中,78位组氨酸高度保守,提示其对维持CD40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突变体仅表达于肿瘤上而不表达于正常组织中,提示muCD40分子可能可以作为一个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而且该突变体是否改变了CD40正常信号的转导,是否会异于wtCD40分子介导截然不同的生物学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检测muCD40分子在卵巢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分析muCD40信号激发后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信号通路机制。同时检测人卵巢癌组织中muCD40的表达,观察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卵巢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以表达muCD40的HO8910和同时表达wtCD40/muCD40的SKOV3卵巢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以抗wtCD40单克隆抗体5C11及抗muCD40单克隆抗体5H6作为研究工具,流式细胞仪检测wtCD40/muCD40分子在卵巢癌细胞上的表达;细胞计数方法-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5H6或5C11刺激后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5H6作用后HO8910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变化;共聚焦显微镜检测wtCD40/muCD40在SKOV3上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5H6作用后HO8910细胞中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蛋白的磷酸化;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检测wtCD40/muCD40信号在卵巢癌细胞迁移、侵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收集卵巢癌手术切除组织54例,统计患者病理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muCD40分子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单抗5H6能够以浓度依赖性促进表达muCD40的HO8910细胞的增殖,且浓度为10μg/mL时5H6促增值作用最为明显(P<0.05);单抗5H6及5C11对共表达wtCD40/muCD40的SKOV3细胞的增殖能力没有明显作用;单抗5H6可以使HO8910细胞的G1/G0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多(P<0.05),以10μg/mL的5H6作用最为明显;然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发现5H6或5C11刺激后,wtCD40/muCD40分子在SKOV3细胞表面发生聚集现象,提示wtCD40/muCD40分子可能以异源三聚体的形式参与CD40信号传导;5H6作用后,HO8910细胞的p-AKT蛋白的表达上调,在20min时尤为明显;单抗5C11激发后可使SKOV3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与对照组相比,10μg/mL5C11激发后划痕愈合作用明显(P<0.05),而单抗5H6作用后HO8910与SKOV3细胞的迁移能力无明显改变。同样的,单抗5H6对两个卵巢癌细胞株的侵袭能力均无作用,而单抗5C11可使SKOV3的侵袭能力增强(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54例卵巢癌患者中,28例患者组织低表达或不表达muCD40分子,占51.9%;26例患者组织高表达muCD40分子,占48.1%。muCD40在卵巢癌组织上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以及肿瘤类型无显著相关性,但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抗muCD40单抗5H6可能通过PI3-AKT途径促进高表达muCD40的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的增殖;而单抗5H6/5C11不能促进wtCD40/muCD40共表达的SKOV3细胞增殖,同时发现wtCD40/muCD40在抗体激发后在SKOV3表面发生聚集现象,由此表明wtCD40/muCD40分子可能以异源三聚体的形式参与信号转导,是否可导致CD40促增殖效应不同尚待进一步探讨。抗wtCD40单抗5C11可以促进SKOV3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而抗muCD40单抗5H6对HO8910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无明显作用。组织标本分析显示,muCD40分子高表达于高分化的卵巢癌组织,提示CD40分子突变体与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