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不同干湿交替频率对土壤呼吸、速效养分、DOC(Dissovoled organic carbon,简称DOC)的影响机理,研究主要采用控制实验、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将土壤呼吸测定与土壤培养结合起来。控制其他变量,设计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干湿交替实验,在58天内设置了 10天土壤培育期和48天试验期,其中48天试验期设置0、1、2、3、4、6、8次干湿交替,58天内每24h用碱液吸收-酸碱滴定法测定土壤呼吸,在各干湿交替组进行一次干湿交替后(分别是第35天、第27天、第23天、第19天、第17天)以及试验结束(第58天)进行速效养分、DOC等主要土壤速效养分指标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干湿交替中的再湿润会引起土壤呼吸突增,随着干湿交替次数增加,突增幅度减弱。频率大于等于6的干湿交替组的土壤累积呼吸量与恒湿组存在很高的相关度。干湿交替频率增加,频率越高的干湿交替越类似恒湿状态。(2)周期越短、频率越高的单次干湿交替,产生的土壤累积呼吸量越低。试验期累积呼吸量并不是平均分配到各个周期中去的。频率小于等于6次时,随着次数增加,每个周期产生的累计呼吸量逐渐减少。频率小于等于4时,试验期干湿交替湿润阶段产生的累积呼吸量不能补偿干燥阶段;大于4时,湿润阶段产生的累积呼吸量可以补偿干燥阶段。(3)不同干湿交替频率,在48天内干燥湿润(干燥天数、湿润天数各自共24天)的分散状态不同。随着频率增加,湿润阶段产生的土壤累积呼吸总量有减小的趋势,频率为8次的干湿交替组(周期为6天)干燥阶段的土壤累积呼吸总量高于其他各组。干湿交替周期中湿润阶段产生的累积呼吸量总比同周期中干燥阶段产生的大。随着次数增加,湿润阶段和干燥阶段的累积呼吸量均逐渐减少;频率大于6次时(周期为8天)减少程度趋缓。干湿交替引起的土壤CO2量的释放主要发生在湿润阶段的前半段时间。(4)在干燥阶段水分下降的过程,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土壤呼吸速率减小,土壤日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含量之间可用二元线性方程拟合。(5)经过干湿交替,土壤中速效钾、铵态氮、速效磷、pH、DOC的含量下降,硝态氮含量增加。在固定时间内(48天),随着干湿交替的频率增加(从1次到2、3、4、6、8次),周期变短(从48天到24、16、12、8、6天),干燥与湿润的持续时间变短(从24天到12、8、6、4、3天),干湿交替组的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分别趋于恒湿组的速效钾、硝态氮水平。速效钾回升的临界干湿交替频率是4,速效钾随着干湿交替频率增加而趋近恒湿组速效钾水平。干湿交替频率增加更频繁的打破平衡,促进矿化,硝态氮含量增加,趋近甚至超过恒湿组硝态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