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民俗文化的框架内,从生活习惯、谋生手段、道德理念、社会关系等方面切入,对《南行记》中的游民及其文化进行研究。 本文分四个章节:第一章对《南行记》有具体描写的人物,根据他们身上游民性的多少,把他们分为游民、半游民、非游民三种人物类型,进行数据统计,再对近年来关于《南行记》的研究成果中具体谈到的《南行记》里的人物进行统计,通过对它们的比较指出,《南行记》是一本因游民及其文化而放光的书。第二章对《南行记》中游民性突出的游民,根据他们的主要谋生方式分为盗贼、强盗、私烟贩子、赶马人、抬滑竿的、游方僧人进行类型分析。第三章,以艾芜为个案,对他自身在南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游民文化进行分析。艾芜南行的动机,一是受五四婚姻自由思想的影响,要反对包办婚姻,二是受半工半读思潮的影响,要找寻半工半读的机会,因此南行的艾芜又是个对“新文化”的追求者,他身上所体现的游民文化又具有独特性,同时,因为有了南行作为游民的深刻体验和丰富的经历,才成就了《南行记》的深刻和丰富性。第四章是从总体上对《南行记》中的游民文化进行总结,指出居无定所和随遇而安是游民们的基本生活习惯,而基于生存第一的原则,他们的谋生手段和道德标准都有易变的特点,没有稳定的家庭生活,相互之间因为相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一定的互助机制,而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是游民文化产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