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动机是推动个体参与教育、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因,或称内在动力。学习动机是个体进行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学习动机的水平和强度影响学习效果。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新生代农民工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到学习的行列。在如此情形下对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动机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有效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动机的策略,提高其学习效果和增进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还很薄弱,这样,对此问题的探讨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主要以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动机为研究对象,在比较系统地梳理、总结学习动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动机现状及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动机的策略,以期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效果,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培养质量有所助益。本研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在绪论部分,论述了研究的缘由、对象和研究的意义,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述评,介绍了本研究所用方法。第二部分对本研究的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其中包括学习动机的概念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介绍了相关的成人学习动机理论。第三部分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动机整体趋势,以及在不同人口变量上的差异性,并做调查小结。第四部分基于调查结果和访谈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动机存在学习动机价值取向功利性,学习行为难以可持续发展;学习动机定位不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激励不足,学习自主性难以持续;学习动机中服务意识淡薄,利己性比较突出;学习动机中自我实现意识不强几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动机的原因,认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动机的因素主要有:社会、教育机构、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影响因素。其中社会因素包括没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城乡二元制度、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因素;教育机构因素包括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等因素;个人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低、收入水平低、文化水平不高以及缺乏职业规划等因素。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激发和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动机的策略。该部分主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原因,从社会、教育机构及个人方面提出了策略。其中社会应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弱化文凭学历主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改革城乡二元对立政策,提升归属感、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和完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等。教育机构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革教育教学内容等。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应该明确学习动机、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有机统一、学会正确归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