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影子银行”这一新兴术语广为流传。近年来,这些游离在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在我国迅速崛起并实现规模快速扩张,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一股异军突起的重要力量。2014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下称“107号文”)在社会各界引发了轰动,影子银行也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其存在是否会动摇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也随之引起热论。众所周知,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探讨影子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将对我国银行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存在原因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影响机制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设定测度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业稳定性的统计指标,以2003-2013年为样本区间,进行影子银行规模对银行业稳定性的实证分析。 通过研究表明,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业稳定性之间存在“U”型阈值关系,说明影子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稳定性影响具有双重性。因此对于影子银行的存在,我们既要正视其对经济基本面的负面影响,但也不能过分夸大、片面地一票否定,应当结合中国国情,允许其适度存在,引导影子银行在中国合理、科学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