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稳定性影响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eming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影子银行”这一新兴术语广为流传。近年来,这些游离在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在我国迅速崛起并实现规模快速扩张,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一股异军突起的重要力量。2014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下称“107号文”)在社会各界引发了轰动,影子银行也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其存在是否会动摇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也随之引起热论。众所周知,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探讨影子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将对我国银行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存在原因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影响机制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设定测度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业稳定性的统计指标,以2003-2013年为样本区间,进行影子银行规模对银行业稳定性的实证分析。  通过研究表明,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业稳定性之间存在“U”型阈值关系,说明影子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稳定性影响具有双重性。因此对于影子银行的存在,我们既要正视其对经济基本面的负面影响,但也不能过分夸大、片面地一票否定,应当结合中国国情,允许其适度存在,引导影子银行在中国合理、科学地发展。
其他文献
学位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的概念浮出水面。我国传统银行在进行金融业务创新的同时,影子银行业务也不断得到发展。这些影子银行业务将传统的表内资产转到表外,具有监管套利的性质,给银行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同时也加大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本文立足于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结合金融学和管理学相关知识,对影子银行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我国传统银行内部所开展的各类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对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化和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业发展带来了契机。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喻为经济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