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有效实现形式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之后协商民主逐步被纳入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来,我国的协商民主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建构,与理论研究相比较而言,协商民主的实践探索起源较早。特别是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以来发展至今的基层协商民主发展较为迅速。在当前的基层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改革中,各地方积极推进社区事务的共商、共建、共治,逐步形成一种“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网络化社会治理原则和理念,而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民主作为一种治理资源嵌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协商民主成为架构网络组织结构之间利益协调和沟通的中间结构,从而达到有效资源整合和最优配置。本文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困境进行考察,以网络化社会治理理论的视角探讨社区治理的发展空间和未来趋势。在网络化治理与协商民主理论的价值阐释中,对协商民主在推进社区治理转型和提升社区治理绩效的作用进行了理论上的应然探讨,认为协商民主有助于凝聚社区治理共识,有助于培育社区治理文化以及有助于吸纳社区治理资源。本文在全国的地方实践中选取了北京市、杭州市和长春市作为典型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对协商民主在社区治理中的实然状态从协商主体结构、协商议事内容以及协商制度和平台做出了总结。当前的协商实践在主体结构上呈现出“一核”与“多元”的治理框架,在协商议事内容表现出民主价值导向的内容广泛化,在协商制度和平台上呈现出多样化和程序化。从社区层面的协商实践整体来看,协商实践的发展逐渐步入规模化和常态化进程中,成为构筑网络化社区治理平台的有效途径,在推动社区治理网络化转型以及基层实质民主的实现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社会转型期,协商民主在社区治理中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制度,在各地方的发展中由于地方条件差异和基层社区治理发展本身的困境和不足,协商民主在实践中的发展仍有一些困境和限制,这些问题的产生是传统和现代相互碰撞的结果,既有制度机制缺陷,又有治理的社会环境困境,以及多元协商主体的发育不完全等等。在网络化社会治理引领下在城市社区治理转型中,推进社区协商民主的有效实现一方面要注重激活既有制度设计中的有效治理资源,另一方面要注重吸纳广泛的社会力量,培育社会资本,探索其发展的恰当形式,不断推进社区协商实践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进程.
其他文献
反倾销作为多边贸易体制允许的贸易救济手段,目的在于抵制倾销造成的损害,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然而进口国出于本国利益考虑,往往倾向于借反倾销为由实行贸易保护,但是采
我国正处于民法典制定的重要时期,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条款应该成为重视的焦点之一,虽然之前不同的学者也曾做过相应的研究,但却迟迟未能被正式写入立法当中。第三人侵害债权
包括审判独立在内的司法独立与以新闻监督为主的社会监督的关系,也就是司法与传媒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社会各界对二者之间关系的争论
利用程序漏洞重复获取赠送点卡行为,是指行为人反复利用服务公司在程序设计、实现或者运行操作上留存的错误,获取该服务公司基于单独获联合活动而无代价送给自己玩家或顾客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