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光热进入工业领域,为工业过程用热提供热能保障或辅助保障是其继家用市场和建筑工程市场之后又一孕含着巨大潜力的新型市场领域。实现太阳能光热在工业领域应用推广,在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兴起并发展于欧美的节能商业模式,本身具有商业逐利性、资源整合性和收益共享性的特点,其优势体现在节能效率高、准入门槛低、市场分工精细化、政府支持力度大等方面。太阳能光热企业在工业应用领域引入该模式将有助于企业更加有效地进入到工业热利用这一的新型市场,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并且引导企业由单纯的产品制造、销售、安装为主向涵盖用能诊断、工程设计、运营管理等节能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转型升级,实现由制造型企业向节能服务型企业转型的战略升级。基于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以太阳能光热使用效率高的8个生产行业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纺织印染企业建设的太阳能热水工程为例,从技术能力可行性、市场需求可行性、经济效益可行性和社会效益可行性四个方面分析光热企业引进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了该模式在太阳能光热工业应用领域运用中具备所需的盈利能力、匹配性和可持续性。 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设计以太阳能光热企业为运行主体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行架构:通过契约或成立隶属关系的节能服务公司两种可选途径确定太阳能光热企业为该架构中的运行主体;服务对象则是在生产过程具有热水需求的的工业企业;增加了碳排放需求方和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方两个相关功能单位;在常规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流程期限之外作适当延长,即采用节能效益分享型+运营托管型的复合管理类型,以提高节能服务价值。 为保障该架构设计顺利被采用和实施,光热企业须从内部和外部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企业从自身的战略顶层设计、人员配置、技术能力、融资渠道的拓宽、财务制度变更和风险管控机制建立方面等需作相应调整和加强,尤其针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际操作中的两个关键因素---融资保障和风险管控,提出了可选解决方案。在企业外部环境即社会层面上,应从行业规范化、健全第三方审核制度、改善融资环境、加大政府补贴力度等方面积极为企业创造和改善经营环境,保障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得以积极地、广泛地被采用,促进工业节能的发展。 总之,合同能源管理这种科学化、规范化、创新性的节能商业模式具备可直接运用在太阳能热利用工业应用推广实践中的可行性,有助于光热企业更加有效地进入到工业热利用这一广阔的新型市场,而对于正在实践中探索的太阳能光热企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光热企业、节能客户乃至全社会而言,既可从中获得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又能实现节能降耗、低碳减排的社会责任目标,乃至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程度,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