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包括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等疾病)起始于脊髓外在因素对脊髓组织的机械性压迫,是一种较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一般认为,神经功能障碍与脊髓受压的程度密切相关,脊髓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治疗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治疗方法的研究以临床经验报道为主,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尤其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较少报道。 随着人口向老龄化发展,慢性颈脊髓压迫征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愈来愈多的患者选择脊髓减压术缓解病痛。由于慢性颈脊髓压迫症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理尚未阐明,客观上影响了脊柱外科医师对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预后作出准确判断,以及在手术时机和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上存在分歧。因此,进一步明确慢性颈脊髓压迫症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理,已成为脊柱外科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生物医学的发展有赖于实验动物科学的进步,实验动物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有关脊柱外科的许多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也来自于动物实验。本实验采用颈前路螺钉渐进法造成兔脊髓腹侧缓慢受压,成功复制出一种能模拟临床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可定量、可重复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患有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动物进行前路减压,应用神经功能评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核磁共振成像、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慢性颈脊髓压迫症行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过程及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了慢性颈脊髓压迫症行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病理生理机制。 研究目的 1、建立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动物模型; 2、了解慢性颈脊髓压迫症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过程; 3、了解脊髓压迫程度和减压时机对减压效果的影响; 4、初步探讨慢性颈脊髓压迫症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病理生理机制。 研究内容与方法 采用颈前路螺钉渐进法造成兔脊髓腹侧缓慢受压,复制兔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动物第二二军aL大学俘d匕学位士仑文中文摘要必外料令业模型。 取27只患有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中国大白兔,改良几rlov运动功能评分均为3分,将其分为4组:①中度压迫减压组:椎管侵占率50%一60%,共巧只大白兔;②重度压迫减压组:椎管侵占率61%~83%,共3只大白兔,与中度压迫减压组同时减压;③中度压迫延迟减压组:共3只大白兔,椎管侵占率50%一60%,减压时间比中度和重度压迫减压组延迟2个月;④压迫组:共6只大白兔,椎管侵占率50%一60%,不施行减压术。另外取6只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健康大白兔作为正常对照组。 分别在脊髓减压前和减压后第1、7、15、30、60天,运用改良几rlov运动功能评分法和CSEP监测动物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行颈椎M班检查,观察脊髓信号和形态的变化规律;取脊髓标本行光镜检查、电镜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观察减压术后脊髓的病理变化、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Bcl一2和Bax的表达。琦究诺果 采用颈前路螺钉渐进法成功复制出31只兔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动物模型。慢性颈脊髓压迫症早期,脊髓的损害以神经元的萎缩和原发性脱髓鞘为主,减压后能恢复;随着压迫的加重和病程的延长,则以大运动神经元丢失坏死和轴索变性坏死为主,减压后不能恢复。 脊髓减压术后各减压组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中度压迫减压组在减压术后7一巧天神经功能恢复活跃,中度压迫延迟减压组和重度压迫减压组在减压术后30一60天神经功能恢复活跃。 MRI发现脊髓减压术后脊髓形态逐渐恢复正常,即使减压不全或存在髓内高信号,在减压术后60天内改良Tarlov运动功能评分都恢复至4分,但CSEP仍异常。神经功能恢复的进度与脊髓压迫程度、减压时机和减压程度有关。 细胞凋亡是神经细胞减少和神经纤维脱髓鞘的主要原因,脊髓减压术后凋亡细胞逐渐减少。Bd一2抑制细胞凋亡,Bax促进细胞凋亡。Bcl一2在脊髓减压术后30天内高表达,Bcl一2/Bax比值高,在时相上与动物神经功能恢复活跃期吻合。实脸诺论 1、应用颈前路螺钉渐进法能有效复制出一种能较好地模拟临床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可定量、可重复的动物模型。 2、脊髓减压术是治疗慢性脊髓压迫症的一种有效手段,最佳手术时机应在不可常二几军医大学俘士掌位论文中文摘要劳外料专业逆的脊髓病理改变发生之前,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呈经时变化。病程越长,脊髓压迫越重,减压术后的效果通常越差。但是,影像学上显示的脊髓压迫程度与神经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及手术效果不一定成正比。 3、脊髓减压术直接解除了脊髓的机械性压迫,通过改善微循环和减轻水肿,纠正局部内环境紊乱,阻止了脊髓病理损害的进程;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使轻度变性的神经元逐渐复原;促进原发性脱髓鞘的神经纤维再髓鞘化,恢复脊髓传导束功能:促进脊髓自发性自主运动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