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国家层面来说,包括科协在内的各人民团体的基本职能,是作为充当党委政府与特定群体之间的“桥梁纽带”。作为专门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各级科学技术协会,怎样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和学会在增强自主创新、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是各方面对科协自然而然的使命预期。但科协尤其是地方科协,其现实状况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可用“边缘化”一词来描述,尽管国家从科协成立起就作出了资源保障等制度化安排,并且,在市场化改革的的背景下,科协也有了一些自主权的扩张和通过国家之外的渠道汲取资源的可能。科协内外对此作了很多分析探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对人民团体这一我国特有的社团现象分析研究不够,因此,对现状的成因,对前景及对策的探讨有欠解释力。为此,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归纳法、实地调研、综合与分析等方法,对科协的组织体系、性质、功能和作用等进行研究,以期分析其现状的成因,认识科协的演化逻辑,找到促进科协发展的方法。这对科协有针对性,对其他人民团体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论文首先对人民团体的概念进行考察,并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分析了人民团体的历史,认为,人民团体的本质是国家层面在对特定群体的“人民性”作政治取向划分的基础上,对能够广泛地代表人民、联系人民、服务人民的部分团体在政治地位、功能作用和资源保障等方面作出的制度化安排,具有很高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典型的人民团体是指得到国家认可,所代表或服务的群体量大面广并被作为国家政权支柱和执政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那一部分特殊团体。人民团体的历史演进及制度化,是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化的必然结果。其次,本文分析了科协组织体系组织成分上的多元性、构成单元的异质性及相互关系上的松散性,认为科协从组织体系上说是一个联合体或杂合体。再次,本文在“中介”和“科学共同体”的视角下,对人民团体“桥梁纽带”的性质地位功能进行分析,将科协组织解构为在社会组织体系中处于“中介”的“科学共同体”和“科技工作者协会”,并在“科学共同体”的视角下给出了科协组织体系异质多元松散的必然逻辑。最后,基于地方经验,对县级科协的“边缘化”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成因,探讨了对策建议:定位适当,功能整合,加大支持力度,改进自身工作。